中国新经济文学大家谈 “呈现祖国新时代”中国新经济文学笔会部分嘉宾发言摘编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勇   2022-11-02 11:07

马誉炜(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著名作家):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经济文学近年来已经和正在成为天津市,尤其是滨海新区一个很好的文化品牌。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有特色文化的创举,因为我们的事业呼唤正能量,呼唤积极向上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记录和推动历史,就在于讴歌和服务时代。70多年前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号召作家、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要转变立足点,为我们的革命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就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他特别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同时也号召我们的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人民朝气蓬勃的迈向未来。

  纵观中国的文学史,真正能够留下印记,真正能够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无不是能够准确反映时代风貌,忠实记录历史足迹的作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不朽之作。即便是在古代,《西游记》这样的作品也是当时时代矛盾的产物,所以我看有关的资料记载为什么妖精打不死,就是当时的税收贪官污吏横行,屡禁不绝,它是表达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些民间的愿望和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新时代,新经济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因为面对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代经济现象,面对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息的中华儿女,我们的文学艺术不能缺席,也不能慢半拍,而应该及时地跟进,实时地嵌入其中,切实发挥团结教育人民、打击孤立敌人文艺的独特作用。

  对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有一种思潮,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攻击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成就,对新生事物看不上,固步自封、说三道四。这还是说明我们的观念与时代发展不相吻合,说严重点也是在立场上出问题。 还有的追求低俗,寻求刺激,把作品的廉价轰动效应作为自己创作的目标追求,有的猎奇,有的低级趣味。说到底在文艺创作上指导思想不够端正,视野不开拓,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偏离了创作的正确方向,这些都是和新经济文学的繁荣发展背道而驰,最终也是没有出路的。

  李国彬(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文学主编、著名作家):文学理论的形成是需要土壤和灵感的,今天中国经济文学大有用武之地,前景非常光明。提两个建议: 第一,新经济文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从内容上反映生活,理论文本上也需要各位理论家进行总结,内容和形式上都充满了个性,这样才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作为,这也是最终的诉求。第二,文学理论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成功作品,新经济文学的研讨会应该要注重组织和培养自己的作家,通过推出一批优秀作家进行最后的定义和维护,新经济文学到了需要代表性作品和代表性作家的时候。

  刘玉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中国新经济文学这个概念我感觉到耳目一新,里面的东西我是非常认可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我们现在处在新时代,刚才有的老师提到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时代的影响,一个手机就影响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刚才看短片里有智能化的工厂、车间等,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该对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是良好的促进。所以新经济文学的理论创作和实践得到了现实的支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学,因为文学是对精神和灵魂的滋养,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快,好多新的东西出现,但是这些东西需要一些人文思想、精神的支撑,从这一点上现实的土壤给新经济文学提供了好的环境。

  李延青(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滨海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当中,可以说是高地,正是因为地域的原因,各位滨海新区的文艺工作者比较敏感,新经济文学的提出体现了滨海新区的文学觉悟。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一直处于经济的时代,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都和经济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而文学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生存状态自然也离不开经济时代的大背景。所以新经济文学的提出对作家和文艺工作者还是很好的启示,应该给大家很多的启发。大家都知道做文学,技巧很重要。面临时代大的变革,农村农民的身心和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最好的一点就是写出聚变时代的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身心变化和成长,所以我有时觉得面临变革的时代,有时生活比技巧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经济文学的提出会给我们作家很多的启示。

  杨海蒂(人民文学编辑、著名作家):新经济文学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我是学经济金融的,改行从事了文学的职业,我看到这么一个概念被推出而感到兴奋。咱们现在新时代新气象,新经济就要求有相应的文学气象出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经济才是建国之大业……在新经济的形势下推出新经济文学是恰逢其时,肯定会大有前途。

  戴荣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著名作家):新经济是多元经济,共生经济,伴随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新经济文学也应涵盖着新工业经济文学、科技经济文学、新农业经济文学和新金融经济文学等方面。

  新经济文学表达的范围更广,可以理解为新经济发展状态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范围更大一点。我赞同林莽老师说的几句话,新经济文学不只要表达高大上的东西,也要表达小人物人性的发展,包括农民、打工者、自由职业者。劳动者今天这个概念涵盖很大,不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比如游戏开发者算不算劳动者?人的概念也应该泛化一些。希望新经济文学为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王岚(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标杆和典范,也是京津冀重要海上门户,还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枢纽,特殊的地位也造就了我们在这块热土上诞生了这样的文学概念。文学概念的产生由发起、成长,可能下一步在期待着蓬勃而出,我想需要我们在座各位共同的努力。天津市作家协会一直和滨海新区宣传部为各位作家搭建好平台,我们今后在搭建平台为各位作家和评论大家进一步增强脚力、脑力、笔力、眼力的平台,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努力,更出色,以达到作家协会的应有之意。

  陈福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作为这次会议的学术支持有一种想把新经济文学概念在学术上进行某种定位,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学术支持是本这么一个初衷。

  新经济怎么去讨论,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确实是有学术深度和发展空间的话题。希望通过研讨这个方式能够认真地领会、关注和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整个的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分配方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文学当中的表现。经济的政治是狭义的,其实真正的政治就是经济方式,新经济文学对经济的认知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我们需要关注文学与我们今天新的经济保持着一种什么关系。如果说过去发底层文学,老是写农民工多苦,多受剥削,但是农民工进城以后从原来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中挣脱出来,所获得新的分配方式更值得关注。早期底层文学是在一种狭隘的道德观上走偏了。今天新经济文学又迎来了更新的契机,我们很多作家开始去关注新的生活对于人原来所处的位置的变化,带来的新的机遇和困难。这些都是文学应该关注的,同时也是新经济文学讨论范围之内的事情。现代文学研究会做这个事情非常辛苦,但它也非常坚定,它觉得这个概念应该是具有生长性的,是能够在原有的文学研究中争取到一块份额的,至少提示我们从我谈的几个角度去重新关注。

  城市文学、乡村文学、工业文学,有没有新经济文学,它的意识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启发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也愿意借这次会议支持一下,至少从这个角度重新理解,是有帮助的。因为过去我们理解文学把它认为是纯粹的精神事物,一个少女可以歌颂失去的爱情,但一个守财奴不能歌颂他失去的金钱。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注意到经济、财产与人精神的关系。我们应该公平地、中立地对待这个事情,我们不是要歌唱金钱,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在新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经济元素无孔不入地侵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甚至身心感受中。需要知道中国的变化从哪来,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不领会,不关注这个事情,我觉得文学其实是没有出路的。保持一个古典的态度,书写我们美丽的家乡很容易,但是没有用,你的美丽的家乡都没有人了,都跑到城里打工了。这都是中国非常深刻的变化,不认真看待这个问题,就不太能够理解中国这样巨大的历史变化,而这正是新经济文学的使命和关注点之一。

  林莽(当代朦胧诗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新经济文学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是多年的生活,对新开发新区域的关注,是生活在这,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一个好的设想可以成为伟大的事业,一个好的概念可以带来文学美好的未来。

  谈到文学本质问题,是真切,任何一个作家写作是不是真实来自内心这点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诗人、作家、画家首先是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作家。新经济文学这种提法点到了时代的生活现实,一个好的作家可能不是刻意要去写什么,而是把自己的真切体会写出来就进入了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融为一体。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本身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和体验是深刻的,是有天赋的,是能够抓住最本质的时代精神的。

  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文学怎么寻找真谛,由于改革开放,由于中国的变革来得很飞速,有时候想到20年前的生活和现在的差异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这个时代确实变化很大,虽然变化大,但很多东西是不成熟的,是暂时的,文学也是这样。我们的社会由于还是很不成熟的社会,比如说大家的交通意识,我们的汽车文化也是很不成熟的,包括旅游文化,我们的社会在变化。作家能够自然生长,不是急功近利的,新经济文学提了一个宏大的想法,这种宏大的想法和时代是契合的,指出了文学可能发展的方向和定位。但是作为写作者应该用生命体验和智慧天赋把最好的写出来。

  蔡若秋(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决策参考原副主编、著名诗人):我一直在关注新经济文学的动态。文学样式的组织定位适应了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的大潮,甚至承担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呵护才使得中国新经济文学走向全国,也成为了滨海新区的文化品牌。建议滨海新区作为中国新经济文学的发源地,是否可以将它融入到将来的文化旅游当中,转化为城市的文化符号,通过设计标识,在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的展示,满足人们的视野体验和旅游需求。

  杨绣丽(上海作家副主编、著名作家):我第一次过来感受到了滨海新区蓬勃的面貌,在上海也是有非常非常多新经济题材的写作。我们有一个电子刊叫《上海纪实》,在全国来说是第一家的电子刊,但是没有形成理论的东西,我回去以后向作协的领导汇报,有合适的机会和天津作协、新经济文学建立起比较好的桥梁,要有作家也有作品,是不是在每个省市有新经济文学的延伸,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新经济文学的基地,由天津作协发起,后面的工作可以做很多很多,也希望多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有所交流。

  郑旺盛(时代报告主编、著名作家):看见了滨海新区蓬勃发展的宏大气象,也感知了新时代发展的变化,由此可以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崭新的,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在剧烈变革的世界里开拓前进,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这是宏大的蓝图,正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孕育诞生了中国新经济文学,使它有成长发展壮大的舞台。2014年11月与丽伟组织召开了新经济文学研讨会,从那时就在全国各地撒下了种子,我自己在新经济文学的概念之下对此进行支持和创作,从中国新经济文学的概念提出到今天时间并不算长,可能有六七年的时间,中国新经济文学正在从沿海城市向乡村扩展,我认为当今的中国脱贫空间是新经济文学不可或缺的,我也在努力地探索和写作。

  我个人对中国新经济文学也是坚强的支持者,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新经济文学的胸怀和视野无限广阔》,我认为中国新经济文学下一步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应该成为天津的文化符号,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笔,我个人认为中国新经济文学是应运而生的文学现象,应该是中国文学在崭新的时代大潮中为蓬勃发展经济的文学写作,是作家应该充满责任和担当的文学活动,新经济文学具有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写作题材,让我们感悟生活写出新经济文学作品来。

  谭践(泰山文学杂志主编、著名作家):新经济文学契合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证明了滨海新区不光是新经济发展的热点,更是新经济文学成长的沃土,相信它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前进发展新的引擎。这一次来面对滨海新区还是感到陌生而新鲜的,我将认真体会各位专家的高见,采风学习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柳建伟(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新经济文学的概念在滨海新区提出,持续地研究研讨推动,应该继续下去。深圳那边从1980年到现在已经成为超大的城市,有的时候去深圳总觉得那个地方文化找不到抓手,滨海新区可以把新经济文学当成文化的名片来打造。在理论上从这几个方面研究一下。

  第一,把新经济文学和新时代的概念,和新征程当中的几个结点的关系从理论上理清。第二,为了谁,我是谁,新经济文学一个是解决时代的问题,二是主要的理论指导,和我们党文艺理论指导的关系也要理清楚,这个也很重要。把这个研究好,对新经济文学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第三,要探讨新经济文学最肥沃的土地在哪,根要扎在哪,长出来不太一样,又要一样。第四,滨海新区要主动以一个开放的胸怀,从全国文学实践当中发现和培育人。新经济文学要抓住一些作家和作品进行探讨,给予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勾连也是非常重要的。

  王国平(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著名作家、评论家):我们现在正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抓住比较核心关键的点。我们所在的时间节点确实是特别的特殊,人工智能成为热点,现在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是由人控制的,不用太过于担心。但是科技的逻辑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是再造,文学创作和人文社科需要灵感、想象、推敲,会不会产生新的形态,往后怎么发展,我们现在是不是过于乐观,觉得替代不了人类。包括扶贫,扶贫有快手,新的短视频的形态,大家在那边直播,它们已经成为农民新的农具,年轻人去扶贫更多是直播。所以新事物、新经济对我们整个社会形态都会来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正在发生,如果我们还固守传统的方式,会被抛到很远的地方。新经济文学概念是用心思考时代的适恰的产物。

  新经济文学的概念是一个过程,是正在进行时,不是阶段性的完成使命,也是不断生长的概念。文学这种研究不是那么的显在,往往都是个人的力量在推动,但这确实应该是合力的事情,特别佩服滨海新区能够支持干这个事情,确实很羡慕,很难得。

  刘卫东(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我自己的视角也见证了中国新经济文学的概念从生长到现在的过程,最早是在南开大学对这个概念进行了一些论证,到后来看到出来《中国新经济文学概论》以及学术界很多研究者对这个概念的界定阐释,以及对这个概念在文学史上意义的发挥,我也一直在关心。大家在阐释和使用这个概念时,更加注重的是概念本身与经济、文学、时代以及滨海新区之间的关系,我现在想怎么把这个概念跟文学当中传统的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概念更有力、更结实,更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文学发展过程当中展现出这个概念的活力。以往新时期以来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第一是抓住经济的潮流,站在经济发展的立场。中国新经济文学当中所体现出的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肯定这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书写经济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二是发展观关注底层、关注小人物、树立人文的价值观。第三是经济发展带来文学书写的可能性。新时期以来经济和文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网络文学大概在近10年进入到文学研究的领域。这就是经济问题在文学当中互动的理论问题,经济和文学有互动交融,这个问题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和经济相互书写,或者说相互命名。

  卢桢(南开大学副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实际上,伴随着咨讯科技、交通科技、商业文化的迅猛发展,立足于新的经济,文学应该超越题材或者是背景的限制,它的本职是经济社会生存体验。深入陈丽伟的理论,可以看到他对新经济文学的理解建构在这种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他意识到经济文学与时代意识和当代经验的紧密联系,回归经济空间作为新世纪文学空间所起到的作用,这是今天我们研究无法规避的话题。

  从理论研究和文学写作的双重角度,陈丽伟强化了文学与经济文化的联系,探索出了一条与新时代的经济语境相契合,相律动的文学之路。今天我们说消费经济已经成为作家生活大的背景,可以说所有作家的写作都要与这个时代发生联系,因此新经济文学必然是一种需要深度介入现实的文学,它既是对新时期以来文学与经济、动态关系,还肩负着启发未来文学创作的使命,因此对于新经济文学如何写,怎样写,如何在现实与美学之间维系平衡,这成为我们讨论概念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理解可以从几个方面对新经济文学未来的建构提供一些思路。比如说新经济文学描述的焦点是人和经济社会的关系,他的重心应该归结在人的主题上。新经济文学要形成稳定的文化象征,唯一的方法只有紧紧抓住表现人性这一主线,展示经济与人无限的丰富性,而非停留在时代外在或者是局部描述的层面,或者简单介绍经济背景都是浅层次的。新经济时代的文学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文学一方面需要适应资本的发展逻辑,同时也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能完全逢迎消费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欲望。归根结底,文学对经济时代和人生的书写具有终极的意义的价值,作家对这一审美主题进行消化与思索之后应当形成一定的担当精神和超越意识,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特别是道德观念影响经济生活,实现文学对经济生活的一种反哺,而不简单是经济对文学的一种影响,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这或许才是未来新经济文学发展的支撑点。

  王国伟(黄河杂志副主编、著名诗人):文学要融入时代,书写时代,文学理论的提出,往往与时代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正因为滨海新区建设得这么快,这么好,中国新经济文学概念又和滨海新区的建设是同步的,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具有前瞻性。

  如何书写,滨海新区是新的,新经济文学也是新的,而这种新如何去书写,要有创新的方式,用新经济文学的理念呈现出新时代,用作品来支撑。

  抓住各方面的创新书写中国新经济新时代。滨海新区的作家们要多和全国各地的理论家、文学家多开展交流,全国各地的作家也来滨海感受新的理念和风貌,写出新的作品。

  陈亮(著名诗人):可能还没有一个国家和中国这样,昨天似乎还是刀耕火种的状态,今天就是智能化,这种快速和剧烈的变化可以用梦幻来形容,这必然对当代人精神意识、心理产生相应的变化。当然也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机遇。

  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体验、复杂的时代现实相契合通过艺术的手段达到艺术的真实是重要的课题和思考。新经济文学概念的提出具有时代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