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吨钾肥高效通关护航北方地区春耕生产

时报讯(记者 李棽棽 通讯员 彭潇逸)2月13日,在天津临港海关的监管下,7万吨进口钾肥在天津大沽口港区全部接卸完成,这是天津口岸开春后迎来的首批钾肥。作为春耕备耕的关键物资,这批钾肥将快速分拨至京津冀、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为北方地区春耕生产注入“及时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尤其在土壤缺钾的北方地区,其供应直接关系到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的生长效率。”天津中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业务副经理康跃刚表示,此次7万吨钾肥的及时到港,将有效缓解市场的供需压力,有助于平抑因国际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上涨风险,为农民节省种植成本,为华北及西北粮食主产区的春耕备耕提供助力。

为保障春耕物资供应链畅通,天津临港海关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机制、加强口岸联动等措施,为物资通关提供全流程护航。“一般立春过后,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陆续浇返青水、上返青肥,春耕物资进口也会迎来高峰期。因此,我们提前设立农资专用报关窗口,对钾肥等春耕物资优先受理申报、审核放行,同时,跟进企业进口计划,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协助企业降低申报差错率。”天津临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肖仁洁说。

此外,天津临港海关还同步对接港口物流信息,积极与海事等口岸部门联动,协调港口调度优先卸货转运,保障进口钾肥“零延时”送达。“接下来,我们还有多批钾肥要陆续到港,2月份当月进口量将超10万吨。”康跃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