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目录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典故出处

[清]魏源《默觚·治篇八》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一萧何而助之者良、平、信、越,一邓禹而助之者二十七将,一玄龄而助之者十七学士,马曳轮也;羽、飞死,法正、庞士元(统)死,而孔明自将以出祁山,身曳轮也。哀哉!”

※典故释义

一个人把东西举起来很困难,很多人一起行走则容易走快。

※引用示例

习近平2015年4月22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发表的讲话(节选)“非洲有句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中国也有句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工业、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打造绿色能源、环保、电子商务等合作新亮点,把亚非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要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用好现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适时建立新的合作平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亚非合作新格局。”

《学习用典》_489

①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暂时抵挡住了东方联军的进攻。不料,西方的义渠却趁机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

《学习用典》_490

②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秦国的关中、巴蜀连成一片,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之势。

《学习用典》_491

③秦惠文王又采用张仪的连横之策,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习用典》_492

④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废井田,重农桑,奖励耕织和作战,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西部的义渠对秦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学习用典》_493

⑤义渠本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总是对秦国的边境进行劫掠。公元前331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之际,平定了义渠。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

《学习用典》_494

⑥义渠虽称臣,但并未彻底臣服。公元前315年,秦国又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义渠领土大大缩小。

《学习用典》_495

⑦秦惠文王之所以能挫六国、取巴蜀、平义渠,得益于他开明的人才政策。“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秦惠文王不仅重用嬴华、公子疾等秦人,也重用公孙衍、张仪等外来能臣。

《学习用典》_496

⑧如张仪本是魏国人,曾和苏秦一起学习游说之术。他到达秦国后,得到秦惠文王重用,在秦国与列国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局,挫败列国对秦国的攻势。

《学习用典》_497

⑨大批能臣造就了秦惠文王的辉煌时代。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的策略得以确立。秦惠文王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展现了一代王者风范。

《学习用典》_498

⑩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病重去世,秦昭襄王继位。公元前272年,秦国灭义渠,从此再无后顾之忧,正式走上了统一六国的道路。

索 焱(辽宁) 绘

尺寸:50cm×40cm 年代: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