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目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17.道虽迩,不行不至;

※典故出处

[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典故释义

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再小的事,不做也不能完成。

※引用示例

习近平2015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节选)“‘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亚太各成员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政策对话和协调,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平台,着力形成合力。”


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强大,纷纷推行改革,变法图强。

②秦国经历几代君位的动荡,国力大大削弱。秦孝公继位后,一心想恢复霸业,决心变法。

③但朝中权贵对变法持怀疑态度,纷纷表示反对,秦孝公的变法之路困难重重。

④秦孝公没有就此放弃。他颁布求贤令,命朝臣献上富国强兵之策,同时招揽天下名士。

⑤卫国的公子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幼时便喜欢刑名之学,李悝和吴起的变法对他影响很大。他也希望能辅佐明主,一展胸中的抱负。

⑥魏国的相国公叔痤很欣赏商鞅,他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但魏惠王不以为然,商鞅便前往秦国。

⑦为了顺利在秦国推行变法,商鞅决定先打消秦人对变法的疑虑和担忧。他舌战群臣,抨击旧制,为实行变法做好舆论准备。

⑧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若有人能将木头搬至北门,赏十金,民众并不相信。

⑨商鞅便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一个壮士试着将木头搬至北门后,商鞅立刻赏给他十两黄金。商鞅的做法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让人们看到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

⑩由此,秦孝公的变法之路畅通无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朱新龙(上海)绘

尺寸:50cm×40cm 年代:2019


声明:本文中涉及《学习用典 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中的图片文字版权归读图时代(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