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活区、开放兴区 打造全面改革开放先行区——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解读之六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1-04-06 15:55

1617436545917038189.jpg

改革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核心战略,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经济各方面才有了质的飞跃,才有了和世界强国比肩的勇气和底气。滨海新区作为全国最早的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也一直把改革开放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

“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滨海新区离不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因此,新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闯”字当头、“干”字当先、“创”字为要,保持创新的闯劲、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锐气,以改革创新作为永远的基因和血脉,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和深层次矛盾,使改革开放创新成为推动“二次创业”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一、改革活区

1.改革注重市场化

改革的核心内容或者说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市场更加活跃,流通更加通畅,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所以滨海新区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健全的市场化体系。所有的改革也都围绕这市场的组成要素展开,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坚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保障服务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土地是任何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怎么利用好土地的长期价值,滨海新区规划了科学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推行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强化地块容积率与土地出让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不同产业用地合理转换。

人的要素能不能用好,最能体现改革的水平。毕竟人是最主管,最能动的要素。为此,滨海新区研究制定新市民政策,推动产业人口、流动人口在户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活配套等方面均等化。

此外,配套的各种要素流动交易的平台也是“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的主要建设对象。主要包括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交易中心,完善数据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加快发展排放权、粮油、金属、金融资产等交易场所,做大做强天津粮油商品交易所。设立天津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能源及化工品种交易。

2.注重自身机构改革

滨海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到合,走过的都是政府自身改革的探索之路。“十四五”期间,深化法定机构改革将把这条道路走向更深更远。包括了进一步做深做优做实法定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与法定机构相适应的全链条、闭环式制度体系,打造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升级版。稳步实施开发区社会职能剥离,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坚持开发区事开发区办,持续放权赋能,制定各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提升发展能级。放大改革效应,将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复制推广到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深化企业改革

一方面是国企改革,按照“混改引战摘牌一批、资产重组转型一批、综合化债处置一批、提质增效发展一批”思路,推进国企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速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非竞争类企业的竞争性业务板块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参控股企业管理办法和运行规则,探索建立股权管理中心。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统筹用好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措施。

另一方面是民企扶持。创造促进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完善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平等对待,加大对“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探索完善新个体经营者权益保障制度。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

二、开放兴区

1.先要做好对内开放

从区域交通服务方面,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健全与京冀交通体系,加强海、铁、路、空联动,深化区域港口群、机场群协作,打通跨区域“断头路”“瓶颈路”,完善便捷通畅的城际铁路、公路网络,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从产业衔接方面,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产业区”。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等重点载体平台创新发展,推动一批承接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项目落地,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继续加强与沧州、唐山等地合作,强化联合招商机制,推动区域产业链互补关联,加快滨沧、滨唐产业园区建设。

从人民生活方面,打造京津冀宜居宜游“后花园”。突出亲海品海旅游特色,丰富文旅业态,强化公共配套,提升服务品质,建设一批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特色旅游景点,构建“海上+陆上”“线上+线下”“四季+全天候”旅游场景和服务体系,形成全域滨海旅游特色,打造海洋旅游文化品牌。

2.“一带一路”是重要战略

滨海新区“十四五”期间将依托港口服务,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一步是拓展天津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构建贯通“三北”地区、联通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腹地运输服务网络。第二步是深化双多边务实合作。深度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抢抓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带来的经贸合作重要历史机遇,强化与东北亚、东盟、欧盟等国经贸往来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信息、产业、货物、资金、人才等更多资源加速流动。在这个基础上,支持企业“走出去”。

3.航运服务是名牌

天津港是滨海新区融入世界的门户,滨海新区历来以对标世界一流港口的标准建设天津港。发挥天津港海上门户枢纽作用,以区域港口协同增强发展动力,以智慧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天津港在世界航运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邮轮母港。

除了海港,空港是另一个走出去的支撑。“十四五”期间将推进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发展客运支线和中短距离航班,加密东北亚、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地区国际航线。以海空两港为基础,滨海新区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4.自贸区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实力体现

深化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制度创新。第一步就是修订《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完善放权赋能、激励容错、协同创新、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探索更具竞争力的管理运行模式。做好自贸试验区法定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自贸区的改革更是代表了新区改革的前沿。包括了多项重要举措。推进综合保税区功能升级,积极探索“综保+自贸”制度创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用好自由贸易账户政策。还要设立国际科技工业园,探索“境内离岸”研发创新业务等等。

对外合作的自贸区也是一大亮点。建设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规则,开展风险压力测试,推进国际经贸合作。这些都让滨海新区的对外开放有了新的广阔空间。(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  尚晓坤)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