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起春潮 沃野绘新卷——我市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刘阳   2023-01-29 21:41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天津把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列入着眼未来五年的“十项行动”,全市人民正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津沽大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正细化为“施工图”;沃野平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景图”已徐徐铺展。

一个缩影——丁家瞿阝村,一个乡村全面振兴的故事

走进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黑小麦、石磨面、葡萄棚、农家书屋、智能喷灌节水设施等“新家当”格外显眼。

“2013年5月,总书记来天津视察,第一站是我们丁家瞿阝村,总书记当时察看小麦长势的地方,就是这里。”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张宝军指着眼前的黑小麦麦田给记者讲述着当年的情景,满脸骄傲,“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这里年年都有新变化。”

这是希望的田野——

百亩麦田里嫩苗密密匝匝,春日气息暗暗生发,水肥智能一体化灌溉系统悄然入驻。今年春,丁家瞿阝村就能用这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节水农业”子项目,“智慧”拒绝“大水漫灌”,实现手机操控水肥药“从天而降”,均匀灌溉喷洒。

与丁家瞿阝村一路之隔是上丰庄村,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通了两个村庄的界限,以麦稻为主的五谷杂粮综合种植区今年上半年建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千亩农田将成新起点。”南蔡村镇镇长胡立峰说。

这是香甜的产业——

麦田对面,敞亮的大棚里暖意融融。冬日“休眠”的葡萄架下,新引进的大蒜长出了绿油油的苗,村民吴正洋正升级葡萄架设施,立体种植棚里升腾着又一个致富梦。

1公里外,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天津市金色河滩面粉有限公司,正作“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向前延伸的产业链,链起了这片肥沃河滩地由麦到面并即将到面包的变化。公司石磨面粉厂演播厅里,网红达人与古法研磨牵手,通过直播带货,将“丁家瞿阝”牌富硒黑小麦面粉源源不断送到“云”上,“递”往全国消费者的厨房。订单纷至沓来,公司经理任毅说:“面粉大卖,产能还得做‘加法’。”


直播带货将“丁家瞿阝”牌富硒黑小麦面粉送到“云”上。

10年来,从传统农业到前沿科技,从单一耕种到多元发展,从村集体收入近零到112万元,人均收入几千元到3万多元……方向引领,不懈奋斗,富裕起来的丁家瞿阝人更懂抢抓机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大学毕业后投身农村建设的丁家瞿阝村“一肩挑”张鸿勋介绍:“当下,林下经济正在探索,乡村振兴学堂建设推进,红色学习、绿色生态、古色文化、蓝色运河‘四色’旅游已纳入规划。”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丁家瞿阝村是一个缩影,是全市正在创建的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放眼津沽大地,做优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深入推进乡村建设……10个涉农区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大道上快马加鞭。

一个方向——美丽乡村,让农民骄傲让市民向往

“瞧瞧我做的咯吱盒。”蓟州区隆福寺村,隆福祥农家院女主人刘春梅和家人“比拼”手艺,期待更多游客品尝到当地特色菜。

“鸡窝路”变“梧桐道”,老民居修缮复原,采矿形成的“瘢痕山”化身遍植核桃树的“花果山”……谁能料到,过去脏乱差的隆福寺村,现在变为游客纷至的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村。村庄建设并未止步,民俗陈列馆建设等“十个一”工程加紧开展。“等工程完工,俺们村庄就更美了。”刘春梅满怀憧憬。

沿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方向,全市乡村如隆福寺村一样正内外兼修,加快建设让农民骄傲、让市民向往的美丽乡村。

——坚定方向,发展之路更宽广。

静海区曾家河村,过去多是羊肠小道,近年来借乡村振兴东风,加快补上短板,实现道路绿化、亮化、硬化,200多人的小村庄扬眉吐气。现在,随着天津大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村“一肩挑”姚洪山看到了“再次跨越的跳板”,他说:“我们往产业上用劲,正鼓励大伙儿调整各家小菜园种植结构,放眼大市场,再鼓钱袋子。”

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天津博物馆行政管理部主任李光,2021年成为滨海新区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转年引文化活水进村,建起美术馆。担心村民对此“水土不服”,村里先通过办儿童美术夏令营等活动,让“小手”拉“大手”领略“美”,“美术馆刚开展,村民觉着稀奇。最近办了书法家新春送福活动,这种市民比较常见的活动,村民也不陌生了。”李光说,今年村里各项建设蹄疾步稳,要让基础设施“硬件”更硬,精神文明“软件”更优。

——精气神激扬,前行脚步更有力量。

在记者走访的许多村庄中,“当家人”不约而同感慨:随着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人们的追求也变得不一样。

在“津门南驿”窦庄子村,昔日“染黑”的沧浪渠重现鱼翔浅底,一度“少了生气”的产业再展勃勃生机……环境变了,原先“土里刨食”的村民现在忙着上班“充电”,大家表示,只要不懒,遍地生金。

在蓟运河畔的木头窝村,“蚊子围着坑塘转,苍蝇围着猪圈转,垃圾围着运河转”的穷困村,变为“桃花流水稻香浓”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庄美了,村民的素质也在悄然变化,如今无需提醒,每天清晨都有主动打扫卫生的村民。

在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旁的朱杨庄村,消失的“千亩萝卜地”以设施农业“试水”方式渐渐回归。看到致富门路,原先千八百元种子钱舍不得掏的村民,正争相投入数万元建棚,紧跟市场风向标……

采访越深入越振奋。改造农村公路,实施供水和污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均衡配置……乡村建设马不停蹄,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速走来。

一个起点——开局之年,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之年,新征程新起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鼓点铮铮响亮。

这个时节,宁河区七里海镇任凤庄的200亩“越冬”稻田正待“来客”,今年5月下旬小站稻优质种源“金稻919”插秧后,玖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繁育的蟹苗将从这里“旅居长个儿”,长大将被加工成河蟹面,再从加工车间出发,走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路子。

不只产业链。宁河区与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多年攻关,七里海河蟹苗从野生的“0”到年人工繁育6.4亿尾,累计2.4亿尾在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水域放流,在玖润公司总经理杜乃合眼中,“不坚守就要‘断档’,就要丢了这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掌握适合本土生长的种蟹才有话语权。”如今,宁河区种稻、种蟹、种鱼、种猪、种苗五大优势种业加速形成。

一尾蟹苗背后是天津对科技兴农的执着笃信——

运用科技第一生产力,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津牌种业活力迸发。近年来,我市对七里海河蟹、沙窝萝卜、宝坻三辣等特色农产品品种进一步提纯复壮,开展农业种源栽培及养殖“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夯基筑台”,天津种业“更上一层楼”:黄瓜育种国内领先,奥群牧业入选第一批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花椰菜品种批量出口,“金字招牌”小站稻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一粒稻种背后是天津重振“金字招牌”荣光、端牢“一碗饭”的不懈努力——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小站稻香飘中外。为助力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市农科院建成京津冀最大规模的智能化水稻育种温室基地,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规模,包括小站稻在内的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正深入推进……

一条产业链背后是天津对做优现代都市型农业、做好品牌建设的信心——

蓟州,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区,不只有名声响亮的“蓟州农品”。以古地名“渔阳”谐音命名的“鱼羊集”去年甫一开张就广受关注,首批亮相平台的于桥水源地生态蟹、硒乡有礼富硒面粉、罗庄子红香酥梨等自带流量。现在,抢手的绿色山水物产汇集,不必托人买,消费者轻点手机就能实现快递到家。看全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9个,“津农精品”品牌24个。

武清,田水铺,一座座温室大棚里,“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熊掰掰”水果玉米、“小雀登枝”水果番茄正装箱投放,从田间地头走向京津消费者的餐桌,成为网红农产品。素有“京津鲜菜园”之称的武清区连续三年组队赴京推介农产品,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广受欢迎。

小站稻、沙窝萝卜、茶淀玫瑰香葡萄、宝坻黄板泥鳅等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杨家泊对虾、胡张庄葡萄、芦花食盐等被新认定“津农精品”……新起点上,天津正全力以赴,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刘雅丽 摄影记者 潘立峰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