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根”何以“深种”?看文博会如何寻找岭南新坐标

稿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刘阳   2023-06-10 09:50

眼下,岭南地区渐入龙舟赛季。珠江水网密布,孕育出各具地方特色的龙舟传统:既有591岁的盐步“全国最老龙舟”出水再战,也有新龙舟、新桨手不断试水,渴望青出于蓝。赛龙夺锦的热情也因此被迅速点燃。

老龙“觉醒”,新龙下水。新旧交替呈现,也能各美其美。岭南文化的兼收并蓄一览无余。而今年,奋楫争先不止于水上,龙舟赛之外,拼新意、拼创意的“龙舟文化”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在6月7日开幕的第19届文博会上,来自东莞的元宇宙龙舟、汕头澄海的龙舟潮玩……层出不穷的创意龙舟周边吸引众多目光,不少人直呼把龙舟“玩明白了”——在文博会上,创意和创新从来不缺市场。

跨越十九届,伴随广东这一全国经济大省的腾飞,文博会也从一个地方性展会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根植岭南土壤,领受全新使命,文博会在今天如何寻找自己的新坐标?文化产业对于广东而言,又具有怎么样的地位和意义?

静水深流从“朝前走”到“回头看”

早在文博会正式举办前四天,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的文博会分会场提前开幕。今年,大芬村分会馆着力打造的“当代潮流IP画廊联盟展”“平行世界的另一个我——AI视觉艺术展”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大芬的认识。

从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开始就作为分会场的大芬油画村,已经连续参与了19届。近20年间,大芬村曾因仿制画而兴起,也遭受过质疑和市场冲击,最终选择转型创新,吸引年轻画家在这里原创,打造属于自己的IP……大芬的巨变,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先行之城的发展缩影。

这股追求原创创新的风气自然也吹向文博会场。

作为文化产业界的“广交会”,今年文博会吸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海外专业观众参展,大量新产品、新技术汇集,也让文博会成为中国观察世界文化交易市场的最佳窗口。

“以前我们每年要到国外参加各种展会买版权产品,现在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原创。”国内一家知名文旅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旅企业不仅在“朝前走”,也在不断“回头看”,既检视来路,也从传统中寻找“中国启迪”。在文博会上,甚至有越来越多外商主动来洽谈中国原创IP引进。

“蓦然回首”的不只是一两家文化企业,仅从广东看,从年初火爆出圈的潮汕英歌舞,到不断刷新热搜的龙舟、骑楼、咏春……过去一年,广东全省博物馆依托民俗和藏品,开发文创产品3250款,比上年增长41%。

文化从业者们也从中看到了传统元素对文化产业的“点化”作用。从场内到场外,原创因素在迸发,中国传统元素不断成为载体甚至内核,这种“风向”变化无疑影响着文博会,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市场。

造船出海从一张门票看“数字文博”

今年文博会首次推出数字门票“醒狮小水滴”,门票线上发售并赋予门票权限,还设置了转赠功能,将文博会小水滴打造成为一张崭新的数字名片。

在一张小小的门票上着力甚多,足见本届展会在“数字化”上用意颇深。

从上一届文博会到本届,仅仅相隔6个月,如何展出“新意”,压力不小。最近,“数字化”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亮点。因此,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1517平方米的展区集聚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经营主体、重要平台和最新技术创新成果。

今年年初,广东本土舞剧《咏春》以别具一格的南派武功迅速走红,在多地巡演,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而在数字中国展区,《咏春》则被进一步数字化,移植进数字剧场进行情景再现,通过数字化二次创作,一招一式更加立体,更多人能沉浸式体验南派武功酣畅淋漓的出拳打法,如临现场。

“数字化”远不止于呈现。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向真正的产业一线:具有交互、学习功能的虚拟数字人在本届文博会上涌现,甚至在文化产业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力。“以前我们觉得人工智能遥远,现在通过文化+AI,依托用感官的认知,可以先去触摸到未来的模样。”数字中国展区策展人之一杨炎涛认为,文博会正在给予包括“数字化”在内的科技新力量的想象力空间。

纵观文博会的多元新元素不断加入,这种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并非单纯的“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赋能IP实现借船出海,传统文化力量的注入,则赋予科技和创新更多内涵。

“文”根深种到底需要怎样的土壤

2021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91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54%,连续19年位列全国第一。到2025年,广东还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6%的目标,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支柱产业之一。

以卓越的制造业享誉世界的同时,广东也将文化产业纳入“支柱产业”,甚至GDP比重仍在继续提高。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文化产业为何也能在制造业之林中蓬勃发展?

深入举办地深圳,你能感受到文化产业园几乎扎根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文旅企业与互联网头部企业同样傲立在城市中心——不只是地理位置的相近,通过产业协作,甚至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链:借助“超级计算机”,动漫产业“算”出更多精致逼真的画面,紧盯最新出炉的文创IP,制造业企业应声而动,开足马力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创周边……

而从更大的视角横向观察广东全域:这里汇集了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多元文化,文化创作素材和灵感在此俯拾即是。《隐秘的角落》《狂飙》等影视作品借助浓厚的当地风土人情爆火的同时,也带动拍摄地“携手出圈”,文化的撬动作用不可小觑。

站在产业链顶端纵向比较:广东云集了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的完整文化产业链,近万家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形成一片葱葱绿林,林荫之下,催生了大批全新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创意转化效率之高,让凭本事、靠创意吃饭的初创企业也不愁成不了“小巨人”“独角兽”。

因此,在广东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中,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久前出炉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增加高品质精神文化供给。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文化创意新高地。有了风向指引,文化的种子在岭南沃土上厚植成长,似乎也就顺理成章。

走出文博会现场,江面桨声不绝于耳,不远处,港口货轮往来交织。正是九天云雨在此汇聚,造就了这里江海交汇的景观,也塑造了广东人包容创新的个性。走过十九载,今天的文博会依然在不断接纳新的文化因素,依然在不断扩大思想、创意交流的平台,依然培育文化之根,深植先行之城。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周羽 郭翔宇)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