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的海水 强化的产业!去年天津海水淡化水产量3127.2万吨

稿源:​津云   编辑:马润荞   2024-04-14 11:48

大港发电厂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日产量约6000吨。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

我市现有3个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30.6万吨/日。去年,我市海水淡化水产量为3127.2万吨

我市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和市政供水,其中,工业用水占比约92.5%

天津将积极引进和培育海水淡化领域关键装备制造企业,构建百亿级海水淡化产业链,打造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日前,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竣工投用。可生产20多类海水淡化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平台、配有海水直供取水泵站的试验场……这个“高配”基地现已吸引多家海水淡化领域企业前来接洽入驻。

近年来,为改善淡水资源不足现状,我市积极探索向浩瀚的大海要淡水,以解城市发展之“渴”。

项目加油干 企业加速跑

简单说,海水淡化就是将含盐量较高的海水通过技术手段变成淡水用于城市生产、生活需要。我市现有3个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30.6万吨/日。其中,北疆发电厂海水淡化工程采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产能达20万吨/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产能达10万吨/日;大港发电厂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日产量约6000吨。去年,我市海水淡化水产量为3127.2万吨。

已有项目快马加鞭往前跑,在建项目如火如荼加油干。先达公司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一期正在按计划推进,该项目规模达15万吨/日,共有5条生产线,其中4条于今年年初陆续开始供水;5月底,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的10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试验场项目预计完成安装调试,其海水淡化水将用于置换目前天津临港经济区的市政自来水。未来,这两个项目将提升南港、临港区域供水能力,作为区域工业用水主水源。

重点项目开足马力刷新“进度条”,企业聚势凝力跑出“加速度”。近年来,我市依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水淡化所)、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从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设计咨询、综合利用的企业。

年初,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提供了数百支超滤膜,逐步替代原先的进口产品。走进生产车间,一条条挂面模样的中空纤维膜(也称膜丝)经过数道生产工序变成每小时可处理60升至120升海水的膜组件,数个膜组件按照订单需求又被组装成用于海水净化的膜单元。

这一根根小小的膜丝“挂面”讲究可大了。在电子显微镜下,膜丝表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孔,它们是净化海水的关键。根据孔径大小,这些膜丝被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不同产品,应用于海水净化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其中,精细度最高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最小孔径仅为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宁告诉记者,该公司海水淡化用膜的年产能达500万平方米,能满足20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需求。

向大海要水 为工业“补水”

我市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和市政供水,其中,工业用水占比约92.5%。

眼下天气渐暖,位于滨海新区独流减河附近的天津海得润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得润滋)生产的瓶装水日出货量较前几个月增长了10多倍。作为天津首家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的饮用水制造企业,海得润滋的水源有一部分来自邻近的大港发电厂。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有300多吨海水淡化水从大港发电厂通过输水泵“流”入海得润滋,到了夏季用水高峰,这一数据将涨至400多吨。

每天,海水通过沟道流进大港发电厂,再由抽水泵输送至海水淡化车间,2套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将其由“浓”变“淡”。“多级闪蒸就是将海水加热至110摄氏度左右后,快速蒸发形成蒸汽,再通过冷凝得到淡水。”大港发电厂化学运行部专责工程师王工表示,去年,该厂通过海水淡化制水190万吨,其中13万余吨供给海得润滋,剩余海水淡化水用于企业生产和厂区生活需要,替代厂区自来水用量52万余吨。

在距离大港发电厂约80公里的北疆发电厂,有8套海水淡化装置及配套的4套海水预处理系统,产出的海水淡化水主要配置给玖龙纸业、市政水厂等用户。作为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北疆发电厂一水多用,把每一滴海水“吃干榨净”。

据了解,北疆发电厂依托汉沽盐场开展浓海水制盐和海水提溴、提镁等产业化应用,形成“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北疆发电厂相关负责人举例称:“我们利用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缩海水又被引入盐场制盐,盐场年产量因此提高1倍,让每滴海水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搭建大平台 加速国产化

海水要淡化,产业要强化。天津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先天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建设,挖掘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市在海水淡化领域驶入发展快车道,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依旧明显。比如,原创性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缺乏,尚未突破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反渗透膜制备、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核心设备部件制造存在缺链、断链现象等。

“一直以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面临核心装备依赖进口、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其实早在20年前,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进程就已开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海水淡化所所长阮国岭表示,要加速国产化进程,就要鼓励海水淡化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技术引进,畅通产学研合作渠道,加强科研机构、大学和制造企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提升。

在此背景下,刚投用不久的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备受关注。该示范基地占地约25万平方米,总投资19.6亿元,180余台套设备已进场,高性能分离膜、水处理药剂和装备制造等3条生产线投运。“示范基地两期全部建成后将具备科研开发、检测评价、孵化转化、勘察设计、交流培训、信息集成等功能,实现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上下游链条贯通,为国产化装备企业研发、制造、测试、应用、验证提供公共服务平台。”阮国岭说。

海水淡化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将积极引进和培育海水淡化领域关键装备制造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构建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装备集成、设备加工、药剂生产、工程总包于一体的百亿级海水淡化产业链,打造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记者 宁广靖)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