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霁星:滨海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尖刀团”再次冲锋,为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天津样本”

稿源:津滨网   编辑:邵华   2020-01-07 11:01

张霁星:现任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研究员,兼任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培训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兼职导师、教授,天津市政府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天津市宣传社科系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首席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师团成员。

国家和天津市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决定、意见,以及滨海新区具体实施方案的推出,对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到各经济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都做了详尽的制度安排,为推进滨海新区全面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政策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法制和政策体系,这一些列保障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文件大力度推出是前所未有的。可见,天津市和滨海新区,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方向与目标是十分鲜明的,勇气和决心是十分坚定的,开放的胸襟是非常宽阔的!

1986年8月21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天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挥毫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设滨海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后,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浦东一样,一直承担着改革开放的示范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天津滨海新区从行政建制的确立到各功能区机构整合;从“一颗印章管审批”到全国第一家“行政审批局”的建立,一条条振聋发聩的改革创新举措,一次次地引起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关注,为推进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天津经验”和“滨海样本”。2019年滨海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再度发力,在完成党政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迅速启动了全区“法定机构改革”,随之又出台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制度安排和措施,渤海岸边再次卷起深化改革开放的旋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滨海新区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最难的改革,这是“前所未有”的。

在各项改革实施中,涉及到“机构与人”的改革被称之为“最难啃的骨头”,往往要付出较大组织行政成本、时间成本和社会成本。这次滨海新区法定机构改革,方案设计、体制创新、机制再造、力度之深、步伐之大,实施之迅速果断,远远超出了行政学界、媒体和公众的社会预期。从方案公布到动员与实施,3个月时间,6各功能区几百个行政事业单位退出行政编制序列,5千名处级以下公务员卸掉行政“盔甲”,这样深刻触动体制机制、事关机构与人的“第一难”的改革就顺利完成了!并且,新的法定机构设置完全颠覆了旧有框架,而是依据各功能区的特性与发展实际需求而定;各新建机构对应处、科级职位和工作人员,全部以聘任形式上岗。

法定机构改革之初,社会预期滨海新区这次改革会是触目惊心的,但没预料到是这样的触目惊心!方案公布之后,有人预料这样深刻触动“机构与人”的改革有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人事泥沼”,没预料到从启动到结束如此干净利落!改革完美“收官”后,人们没有预料到一场有可能是激烈震荡、“暴风骤雨”般的法定机构改革,竟然以这样“和风细雨”般的结尾取得成功!

这样涉及全区域“机构与人”的改革本来就前所未有,以如此轻微的社会成本完成了这样深刻的改革更是全所未有。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