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更美了 村民腰包更鼓了

稿源:滨海时报   编辑:高志翔   2020-06-08 14:54


微信截图_20200608145357

p2_b

利用无人机查看庄家涨势 记者 贾成龙 摄

每天吃过早饭,生态城管委会驻宁河区东赵村帮扶工作组组长魏炜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溜达到村东头的地里看看。进入6月份后,村里的千亩小麦长势越来越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的百亩辣椒也已经出苗,19个设施大棚内种植的“礼品西瓜”和“奶油南瓜”也都陆续开花坐果了。沉甸甸的好收成,与生态城的一系列帮扶举措密不可分。据了解,从2017年8月至今,生态城在产业、基础设施、党建、精准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东赵村基本完成“三美四全五均等”的73项帮扶指标。

产业帮扶助力村民增收

“这个村的特点是人口少、耕地面积小,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们就确定了以产业帮扶为主、辅以环境提升改造的帮扶思路。”在帮扶组的协助下,村里当年就成立了村委会领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只要将手中的土地流转给村里,就能得到每亩1000元的流转费用,年底还有分红。

从2018年开始,村里的1177亩土地开始了统一种植管理。通过平整土地、铺设滴灌设施、疏通排水沟等措施,让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成为现实,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在确保收入的同时,真正将村民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

“原来一下雨,村民都得往地里跑,担心地涝影响收成。现在好了,不仅能悠闲地在屋里避雨,雨一停还能去钓个鱼。”东赵村村委书记兼村主任吴云柱的话,说出了村里人生活的新变化。

土地集体种植经营后,部分村民有了外出务工的时间。生态城相关企业也到村里招工,帮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去年,村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较帮扶前增长5000元。

自我“造血”塑造经济品牌

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为了调整村里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村里的“造血”功能,生态城管委会帮扶组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几乎跑遍了天津及周边省市相对成熟的农业项目。在外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还把专家请到村里,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沟通,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工作路径。生态城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也多次到帮扶村现场调研,查看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党建帮扶工作进展。

“奶油南瓜”是东赵村引进的第一种经济作物。为了降低风险,村里与合作公司签订了包产包销协议,增收达100%。经过连续三年的种植,“奶油南瓜”正在成为村里的经济作物“品牌”。

据帮扶组成员孙岩介绍,他们在村庄周边规划种植的70亩桃、梨、杏等果树也已经初具规模,为开展乡村采摘游打下了良好基础,“即使以后我们离开了,好的项目还会留下来,继续为土地增产、村民增收发挥作用,这才是产业扶贫工作真正要实现的效果。”记者 王梓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