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生态城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1-02-25 23:41

津滨网讯 记者从中新天津生态城2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生态城的植物种类由最初的66种增加到了265种,累计绿化面积近90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

1614159448315096885.jpg

构建特色植物群落

据了解,生态城在建设前木本植物极为贫乏,仅在区内道路两侧零星分布有一些榆树和旱柳,绿地系统基本处于空白。

如何在盐碱地构建出生态宜居环境,是生态城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现实的问题。生态城通过原土倒运、挖填平衡、调配土壤等措施,使盐分聚集到土地表面,再通过晾晒和清理,最大程度降低土壤含盐量,从而改善土质。

1614159471924092132.jpg

永定洲公园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避免出现大量引进外来树种不适应、难成活的问题,生态城把本地适生植物当作城市绿化的当家植物。在建设之初,就制定了本地植物指数不小于70%的指标。按照该指标要求,生态城在盐碱地绿化实施过程中,以国槐、白蜡、刺槐、山桃、金银木、接骨木等既适应本地气候又反映地方风格的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引入法桐、皂角、银杏、紫薇、绚丽海棠等适应性快的外来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适当点缀观花、观叶、观果植物,配置火炬、芦苇、碱蓬等耐盐碱植物,打造了层次分明、季相显著、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植物群落,形成了具有生态城特色的滨海盐碱地生态绿化景观。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生态城的植物种类由最初的66种增加到了265种,累计绿化面积近90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

构建健康生态微环境

生态城所在区域处于渤海湾的重要生态敏感区,是春秋两季候鸟迁徙的必经驿站。生态城及周边地区共记录到鸟类191种,其中水鸟种类为100种,水鸟对湿地的依赖性极大。

依据环境本底调查,生态城内蓟运河故道及其两岸具有丰富的原生湿地资源,本地物种聚集,且是候鸟过境栖息的区域。生态城充分尊重自然本底与区域生态的联系,将蓟运河故道作为重点保护区,严格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可建区。禁建区内严禁任何与生态修复无关的建设与开发,限建区内进行保护性开发,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保护自然湿地和水面。

1614159525393027569.jpg

蓟运河故道

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城充分考虑动物对食源树种的偏好,在蓟运河故道区域成片种植桑树、构树等,为候鸟提供充足的果实;在城市公园中栽种山楂、杏树、枣树、桃树、石榴树等,满足刺猬、野兔和松鼠等动物的食物需求;与此同时,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将中央大道东侧水系、贝壳堤公园、南堤滨海步道、印象海堤公园的水体串连起来,形成总长度约8公里的“活”水,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构建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建设中修复、在发展中优化的思路,构建起了“湖水-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然涵养。拓宽绿化带,主、次干道路绿化带宽度分别达到33米和25米。主干道路两侧绿化带采用多层次景观绿化方式,背景林选用高大乔木,中层种植花灌木,前排小型灌木及低满铺,避免裸土。结合市民的慢行交通出行需求,生态城沿着河湖湾海,建设有串联生态城主要组团和公园节点的绿道系统,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承载着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旅游观赏等功能,从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和谐共存。截止目前,绿道系统已经建成65.5公里,成为居民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与此同时,生态城还建设了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系列街角景观小品,与草地、树带、公园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景观。

湿地被喻为“生态之肾”。早在2008年开工建设之初,生态城就将自然湿地保护纳入到指标体系和总体规划中,确保自然湿地净损失为零。在保留、恢复、修复原始湿地的同时,建设了惠风溪公园、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

生态城还将积存40年的污水库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景观湖,经过3年艰苦努力治理污水215万立方米,并通过挖深湖底、堆山造岛,沿湖建设8公里长绿化带,形成风景优美的湖岸景观。如今,生态城永定洲公园、生态谷公园、动漫公园“串连成线”,蓟运河故道、惠风溪生态廊道、印象海堤公园、贝壳堤湿地公园、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等滨水景观形成规模。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莫训强博士长期关注天津的野生鸟类和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对生态城的生态环境调研过程中,莫训强表示:“随着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区域的景观类型、用地类型以及土壤质量都得到了改善,生态城区域从单纯的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与自然共存的复合生态系统,为不同类群的动物和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

“中新天津生态城始终坚持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三和三能’发展理念,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持续探索,努力建设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张春雷表示。(记者 陈汝宁)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