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滨海之“最” | 大沽灯塔——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海上灯塔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1-03-31 09:07

1617086812814013806.jpg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河海交汇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灿烂的滨海文化。本系列专题将带您探幽史林,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与现代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认真梳理,遴选在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领域中都值得自豪的滨海之“最”,深度探秘滨海新区各时期、各领域的典型范例,将散落在滨城各处的历史文化“珍珠”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




大沽口外一座灯塔,熠熠闪光四十三载。

红白相间简洁大气,最美搭配晴空碧海。

驻守海岸风吹雨打,荧荧灯火从不熄灭。

灯塔不语静静指航,航船知道那是家乡。






大沽灯塔是我国第一座从海底建起的固定式灯塔,耸立于天津港大沽口锚地的海面上,是一座功能齐全、设施良好的海上灯塔,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海上最高灯塔。不过,大沽灯塔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在正式建塔引航之前,大沽灯塔的前身“大沽灯船”可谓见证了天津海洋文化近百年的变迁。

滨海新区曾是近代中国人民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最前沿,也是洋务运动与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享有“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滨海”的美誉。而以天津港为标志的港口文化,每一次变迁都在天津历史上引发了因港兴城的巨大契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塘沽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进出天津港的船舶日益增多,最初简单的航标早已无法保证船只的航行安全,在这一大背景下,1878年,天津海关改装了停泊在大沽口外的一艘名为“伊顿”号的旧趸船,它也成为了“初代大沽灯船”,由于灯器来自其他旧灯船拆下来的老旧设备,“伊顿”号的亮度只有350烛力,并在使用的第二年就因船体破旧而偏斜沉没。

1616727532839032061.jpg

1880年,天津海关在上海制造了一艘铁骨木壳新船,并将亮度升级到了2000烛力,还配备了警雾号角和多面铜锣,以弥补浓雾天气引导航向的缺陷,这艘仍停泊在原处的灯船总计服役30余年,在中日甲午海战期间才暂时撤除。

1911年,天津港贸易量持续上扬,铁骨木壳灯船也被一艘全新的铜质灯船取代,这艘灯船船体呈红色,两侧用白色英文写有“TAKU”(大沽)字样,而后来的大沽灯塔也延续了第三艘铜船的配色。设备配置上,TAKU上安置了四等旋转明灭灯一盏,烛力达到了4.5万枝,射程也随之上升到了11海里。这艘不断升级硬件的灯船也为出入天津港的船舶提供了重要的引航服务。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在1948年,战败的国民党军队从塘沽乘船南逃时,士兵打碎了灯器,让大沽海面陷入了一片漆黑。

1958 年12月,海河口建立防潮闸后,大沽沙航道被停止使用,灯船移位到新港主航道最南端的进口处,至此大沽灯船在此锚泊80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1616727564009017384.jpg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在滨海新区的奋斗发展史中,天津港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津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外贸港,港区多,航道复杂,锚地环绕,在天津港口门附近形成复杂的交汇水域,旧时的灯船已经无法帮助船舶识别航道,保障航行安全。由于灯船没有动力,遇到七级以上大风还需要拖进港内避风,每年冬季,由于大沽口海面结冰,灯船从年底至次年3月初需撤回,由较大吨位的拖轮装上灯器代替灯船。中、外船舶常因失去标志而走错航路,灯船上值班人员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并且十分危险。在这一情况下,在天津港主航道口门处选址建设助航设施已经势在必行。

事实上,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天津港及有关部门就开始研讨在大沽口建造海上灯塔的问题,随着天津港的发展,建造大沽口灯塔很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68年,大沽灯塔工程交由交通部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设计,1971年10月,大沽灯塔正式开工建设。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设计院承担设计,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承担塔体施工,天津航道局负责基槽挖泥、填砂、灯塔定位等工程。上海航标厂承担航标灯机、灯器和透镜的制作及安装,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和天津家具五厂分别承担室内装饰设计和家俱制作装配。灯塔建设历经6年半时间,于1978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1616727585515025637.jpg

大沽灯塔位置在新港船闸东13.3海里处,共11层,塔高38.3米,塔的水下部分为一个重1500吨的锥台式钢筋混凝土沉箱和54根24.5米长的钢板桩。塔身由钢筋混凝土圆筒组成,塔顶装灯器,灯器高六米多,直径3米,重16吨,灯高35.6米,射程17海里。大沽灯塔的设计制造填补了我国在海域地基上建筑的空白,1979年获得了交通部科技成果奖,而它稳固的结构,经受住了唐山大地震和万吨轮船撞击的考验。

灯塔建成以来,不断升级的软硬件也折射了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2003年大沽灯塔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设计完成,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控制、无线电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成功实现了远离陆地、全国唯一水中灯塔的自动监测、监控、数据传输和航标信息故障报警等功能。该系统中心监控站设于天津航标处,可实现对灯塔的主灯、备灯、雷达应答器、太阳能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测监控,实现故障的远程报警,实现了大沽灯塔的科技化管理,也改变了灯塔人工值守运行方式。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大沽灯塔使用了国内最先进的主备一体大型LED旋转灯器,该灯器通过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可实时远程监测和遥控灯器包括旋转周期、工作电流、环境温度等运行参数,持续稳定发挥正常助航效能,保障通航安全。 从1978年使用到现在,大沽灯塔一直正常运转,发光率始终是100%。

2006年5月21至30日,在我国上海、大连召开的国际航标协会第16届大会展示了中国海运和导航事业发展的风貌,国家邮政局于当年5月22日发行了一套《现代灯塔》特种邮票,一套共4枚,分别为大沽灯塔、桂山岛灯塔、吴淞口灯塔、木栏头灯塔,第一枚就是大沽灯塔。2014年7月29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大沽灯塔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同年11月26日,大沽灯塔被中国航海学会认定为“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1616727506217097417.jpg

这座代表着传承和历史,承载着航标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大沽灯塔其实早已超越了一座灯塔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海上灯塔,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有人值守的海上灯塔,一代代航标人用行动维护了灯塔的安全与稳定。

塔上值守的灯塔工们,一待就是1个月,与陆地分隔、有限的活动空间,远离家人的孤独感,都增加了他们塔上值守的难度。饮用水、食物需要从陆地带至塔上,蔬菜以土豆和洋葱居多。他们中,有的人近20个春节在灯塔上度过。但再多困难,大沽灯塔也从未发生过一次停光事故。

而对于很多船舶上的水手来说,如今高科技的全球定位系统让他们不再依赖大沽灯塔的指引,但他们每次返航时,依然会期待矗立在海上的那个红白相间的灯塔,看到灯塔,就知道,立刻就要到家了!

大沽灯塔这颗灿烂的明珠,代表情怀和守望,承载光荣与梦想,在渤海之滨熠熠发光。(记者 王晶 美编 张璠 图片来源:天津航标处)


小编诚挚邀请您

来到天津港大沽口

观看中国第一座海上灯塔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