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 | 从盐碱滩到网红地,他见证着“绿色禁区”的蝶变之路

稿源:津云   编辑:李若怡   2022-05-15 10:34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越靠近海边,土地的盐碱化程度就越高。土壤含盐性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度高、海拔低——“三高一低”是滨海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难点。

经过探索奋斗,滨海新区攻克了“重盐碱地绿化”领域4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立并完善了包括“滨海浅潜水地区暗管排盐、规模化绿化技术”“原土、吹填土直接绿化技术”和“植物生长调控技术”等三大技术路线在内的一整套“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盐滩绿化技术体系,终于让当年的荒滩变成了一座绿色新城。

盐滩上的新城变绿

春夏之交,徜徉在滨海新区的街头,满目都是鹅黄嫩柳、姹紫嫣红。各大公园成为不少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当年天津开发区建区伊始,这里却是一片“盐卤不毛之地”。

天津泰达绿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清介绍,滨海新区陆域各类盐碱地面积约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86.3%,其中重度盐碱化的土壤占陆地区域的53.5%,曾被称为“绿色植物生长的禁区”。

在一个个曾经是盐场、从来没有绿色的地方植树种草,而且要长好长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也是世界难题。张清他们在中外资料里寻找答案,在一次次试验中探寻通路,记不清多少次的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后,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成功。

通过铺设波纹塑料盲管、降低水位、流水洗盐、抑制客土层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技术手段,确保植物立地生境的条件,改变了开发区“寸草不生”、没有绿化的历史。

经过日积月累的不竭努力,张清他们创建并完善了包括“滨海浅潜水地区暗管排盐、规模化绿化技术”“原土、吹填土直接绿化技术”和“植物生长调控技术”三大技术路线在内的一套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盐滩绿化技术体系。

今天,盐滩绿化技术已成为滨海新区生态绿化的支撑性技术,应用在“滨城”及北方沿海地区的生态绿化上,彻底破解了盐滩绿化及可持续性这一世界难题,创造了开发区和滨海新区从昔日重盐碱生态脆弱区到如今绿色宜居新型地区转变的生态奇迹。

良好生态环境大大增强了区域的经济活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天津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10余年保持全国第一。

最近,张清正和同事们忙着盐滩裸露地简易绿化的研究,依旧是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希望能将此项技术应用在滨海盐土裸露地生态绿化。

10余年“精选”实现“由绿变美”

滨海新区由“盐卤不毛之地”成为绿色新城。张清他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绿化方面存在植物种类单一、群落层次结构简单等问题,再次解决的就是让新区“由绿变美”。

2010年,滨海新区决定利用第八大街高压线下简易绿地26万平方米的区域,由泰达绿化建立植物资源库,用于研究耐盐碱植物资源的引种筛选及综合评价工作。

在10余年时间里,科研人员克服可选用植物少的困难,在充分考虑植物原生区域、生态适应性及引种规律的基础上,以先扩充同科同属同种的栽培品种为第一步,以引种同科同属近似种为第二步,逐步扩充盐碱地可用植物素材。

资源库分别建立了滨海重盐碱地区月季耐盐碱性、观赏草观赏性及抗性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等,陆续共引种评价各类植物资源近6000种(含栽培品种),目前仍在圃观测的植物有近2000种,建立了11个不同植物主题的专类园区。

此后,科研人员更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不断尝试创制植物新品种。如以中国传统名花、天津市市花——月季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中心通过太空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式,持续打造滨海新区自己的品种。

“为了给盐滩栽培的植物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防盐碱渗透,我们设置了坚实的隔离层和排盐管,精确计算管道的走向和分布,打个比方来说,植物就像生活在一个大花盆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果;在原土改良生态修复方面,我们创造性地将工业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应用于实践中,探索了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断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植物选择上,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筛选培育出了200多种耐盐碱植物,形成了泰达植物资源库。”张清说。

这些年来,天津的城市绿化发生了质变,有上了热搜的大理道海棠,还有著名的月季公园——睦南公园。“我们筛选出100余种新优耐盐碱植物应用于滨海新区城区的绿化,还培育了5个耐盐碱月季新品种,填补了市花月季自有知识产权的空白,天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月季新品种。”张清说,日益改善的生态,不仅丰富了土地供应,而且还为打造沿海观光景点创造了条件。

成为绿色“网红打卡地”

从事绿化工作多年,张清有个习惯,每当走在路上看到公园内百花竞放,就会随手拍下公园美景,发送到手机平台上。“今天的花开得很漂亮,看着都有好心情。”

滨海新区成了一座花的城,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以中新生态城为例,当年开始建设时,生态城大部分区域为渤海湾退海盐碱地,环境本底条件恶劣,今天的中新生态城则绿树成荫、宜居宜业,正体现了自然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

“假期不用去远处,出了家门就能逛公园,每个公园都是一处网红打卡地。”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居民张辉告诉记者,目前生态城区域内有南堤步道公园、惠风溪景观河道公园等大小公园30多座。一到节假日,他们全家就喜欢带着孩子去公园逛逛,有时还会约上朋友一起到新区的大型公园“打卡”。

虽然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还没有一个精准而公认的标准,但其对地方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此前在治理盐碱荒滩过程中,因地制宜采取了‘种花盆儿’的方式,近年来则不断在本地土壤改良方面加大技术攻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的精心养护和管理,原来的盐碱荒滩自身正在形成越来越优越的良性生态循环。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技术、经验和标准,为其他地方盐碱荒滩的治理及园区运营提供了重要借鉴。”张清介绍。

滨城“由绿变美”只是天津近十年来园林绿化养管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个缩影。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40325.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59%,建成区绿地率为34.46%,建成区共有大公园164个。绿树环绕、百花竞放的天津正以独特的魅力扮美市民生活。(津云新闻记者 郭强)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