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生活 福暖四季 天津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年终观察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润荞   2024-01-16 12:20

中冶天工新建新河租赁住宅项目竣工。

河东区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资料照片

天津北方网讯:幸福是什么?

或许是冬日里一碗暖融融的热汤,是生病时的护理和陪伴;或许是一份喜欢、且能体现价值的工作,是准时可待、简便必达的出行;或许是休息时抬眼可见的蓝天绿植、想看就看的展览剧目、说走就走的漫步和旅程……

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提出,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3年,是急群众之所急,勠力同心兑现群众愿景的一年;是解群众之所忧,稳扎稳打“点亮”百姓幸福指数的一年。

这一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放企业吸纳就业补贴3.18亿元;开展金融助企稳岗扩岗,投放专项贷款43.14亿元;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发放资金2869.3万元,惠及2.8万余人。

这一年,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建设养老床位3168张,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1100人,打造的津牌智慧养老平台正在上线前测试。

这一年,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东段正式开通运营;地铁4号线北段、7号线及延伸线、8号线及延伸线和既有线部分出入口建设“加速中”;新建10处站点停车场,共设置车位1100个,增加200处便民服务点位,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这一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扎实推进,修订出台了《天津市社区商业配置规范标准(试行)》,发布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武清区蒲瑞馨园菜市场等8家菜市场建成开业,新建品牌连锁便利店60个;建成24小时便民售药机280个、24小时城市书房16个;新增停车泊位1.3万个。

……

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天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抓好高品质生活创造和基本民生保障。要高标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抓紧抓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优化人口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和人口导入力度,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做好文旅品牌、做优文旅服务、做大文旅市场。

这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稳稳当当的幸福感、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服务优化 就业就医少跑路

“老师,您看看我这手法对不对?”“这主播带货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呀。”……走进南开区新丽里的社区活动室,热烈的气氛扑面而来。来自区内3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专业老师正在指导大家学习颈肩部按摩、直播间搭建、主播带货等。

这是南开区人社部门创新服务,把职业技能培训公益讲座引入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免费学到就业技能。“没想到这么专业的技能培训办到了家门口,不仅免费,还有机会拿到证书,我一定珍惜机会,多学一门手艺,多一个挣钱的门路。”居民肖星说。

“通过增强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同时也向居民宣传了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南开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这样的公益讲座举办了16场,292名社区居民报名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

为了让更多居民能就近享受便捷、快速、有温度的公共就业服务,津南区坚持服务直达,在每个镇街打造1个“星级”村居就业驿站,每月发布100余条企业招聘信息,提供岗位对接、见习推荐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同时,紧盯重点群体,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建立校园就业驿站;关注灵活就业人员,建立零工就业驿站,开发零工驿站小程序,发布零工岗位信息3000余条。“我们充分整合区内资源,以新华城市广场为试点,打造了我区首个商超就业驿站。”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我市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建设街镇、社区、村就业服务站、就业驿站等,加强老百姓“家门口”就业服务。“通过推进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全市共建成公益化线下零工市场16家,线上平台16个,进场求职零工人数22.4万人,达成就业人数6.2万人。”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介绍,“我们通过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建成了‘天津智慧招聘大厅’,常态化组织开展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特色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以前拿药需要先备案,我这岁数大了不会弄,还得找孩子帮忙,特别麻烦。”64岁的李志平是我市河西区的一位退休职工,子女在北京工作,老人在河北老家,经常京津冀三地来往,患有胃病的他在外地就医拿药很不方便。2023年4月以来,京津冀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了“免备案”,李志平在儿子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张医保卡就能全程办理挂号、刷卡、就医、取药:“现在直接刷卡就可以挂号,胃药、慢性病的药到这就能取,特别方便。”市医保局还发布了《关于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十项便民措施的通知》,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保障便民服务水平再提升。

让群众少跑路,就医体验更方便快捷,更要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为此,我市积极推动医药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2023年以来,京津冀‘3+N’跨区域医药产品集中采购联盟开展了4批次229种药品集采,平均降幅近30%;开展了12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其中冠脉导引导丝等四类医用耗材平均降幅78.29%,起搏器类医用耗材带采到期接续平均降幅44%,关节水泥类医用耗材平均降幅83.13%,腔镜吻合器平均降幅51.72%,电生理类价格平均降幅51.72%,超声刀头类价格平均降幅72.05%,骨科创伤类平均降幅80.7%。”市药采中心副主任高雪说。

宜居宜家 养老出行更方便

“家门口走两步就能做理疗,健康师还指导我自己在家怎么锻炼,你看我现在多精神,买菜拎个四五斤的东西一点儿不费劲!”在河西区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康复理疗室,74岁的吴沛书刚刚做完康复治疗,一脸满意地告诉记者。

吴阿姨的颈椎、胸椎年轻时受过伤,2018年胸椎又经历了一次骨折,买菜做饭这样的日常小事都成了大问题。自从越秀路街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起了老年食堂,配备了康复理疗室,开设了健康课堂,开放了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吴阿姨吃饭的难题迎刃而解,也有了专业医师指导康复,精神头越来越好,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我们依据70岁以上老年人最适宜步行时长和距离,划定了0.7公里的服务半径,合理设置街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伞形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由点及面、集点成网。”河西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欣介绍,目前全区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5个,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并在全区14个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步配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健康驿站,31个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步配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健康驿站,完善了“15分钟服务圈”,实现了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的愿望。

“2023年,我们将养老放在了重要位置。”天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告诉记者,在2023年天津20项民心工程里,养老项目有4个:“第一项是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我们已全部完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第二项是建设养老床位3000张,我们通过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照料中心、家庭养老床位4种方式,实际完成3168张,超额完成5.6%;第三项是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已完成1100人;第四项是打造津牌智慧养老平台,目前,智慧平台已完成整体框架搭建、账号角色权限功能设置,老年人数据模块基本字段设置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做上线前测试。”

“以前的公交车线路长,等的时间久,赶上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时候,走一半堵一半。现在公交316路就在中山门里面来回转,一会儿一趟特别快,一路下来能比以前快近20分钟。”日前,家住河东区中山门西里的孙阿姨刚刚在和悦家园参加了合唱团的活动,去四十五中学接孙子放学,对家门口的这趟“专属公交”,她很满意,“有了这趟车,周围想去哪儿,简直抬腿就到!”

316路是2023年新开通的一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发挥线路短、频次高、周转快、站点密、体积小的特点,串联起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接驳站点等,显著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尤其受出行不便的老人和需要早晚通勤的年轻人欢迎。

“微循环316路选用体型小巧的纯电客车,破解了中山门居民区内部道路狭窄拥堵、大型车辆无法进入的问题,并且在中山门地铁站形成了微循环线与公交干线、地铁的综合换乘。2023年12月23日,我市成功开通第15条微循环公交线路,成功将公交功能延伸到城市的‘毛细血管’。”公交集团运营业务部副部长韩家庆介绍,2023年,我市新开公交线路5条,累计完成线路优化调整121条;完成刘园区域整体线网优化调整;优化调整了688路路线,在文化中心与地铁5、6号线形成换乘,满足远郊进市市民出行需求。

同时,泰达控股开通了通勤公交专线、球迷专线、“向海乐活节”旅游专线、“日出东疆”专线。加密了途经高铁站的110路等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优化调整10余条线路,开通了2条通学定制公交、2条高铁定制线路。优化线路串联起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文化氤氲 看展观演读书更日常

“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搭配了全新的数字技术,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感觉,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国公议局旧址设立的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2023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这几天,跨年展《发现敦煌》正在重磅展出,不少游客在高科技还原的莫高窟、敦煌壁画、彩塑间流连忘返。家住附近的陈晓帆告诉记者:“以前法国公议局不开放,从这里过总是感觉很神秘,现在开放了数字艺术博物馆,没事来转转既能感受老建筑的氛围感,又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展览,感知到美,希望这样的场馆越多越好。”

在“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一睹“国宝”——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的风采;看“沽帆影远——天津运河历史文化展”上乾隆《漕运图卷》再现的运河风光;品“智慧之源——达·芬奇、拉斐尔、但丁与意大利设计制造”的艺术之旅……在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邮政博物馆等各大文博场馆,轮番上阵的各类主题展览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美轮美奂。

海河戏剧节精彩纷呈:曹禺经典大戏《原野》《日出》《雷雨》、京剧《珠帘秀》、津味话剧《海河人家》、评剧《金山寺·断桥·雷峰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无人生还》、西安话剧团《石城诡事》、英国TNT剧院《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书屋剧院《傲慢与偏见》、孟京辉戏剧作品《红与黑》……话剧、相声、音乐剧种类齐全,古今中外经典荟萃,市民在家门口即可尽享文博盛宴、华彩篇章。

“以前看书、借书要去市图书馆,现在社区就有阅览室,出了小区不远处就有两家‘西岸书斋’。”家住鲁能公馆的李军告诉记者,“还有不少书店开到了商场里,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选择也越来越多。”

河西区共有“西岸书斋”56家,免费、延时开放,实现“市—区—街道”三级图书馆通借通还。2023年2月,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组织公布了全国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其中,河西区“以新型空间构建高品质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创新引领全民阅读”案例入选。

“2023年,我们新建了‘中冶和悦汇·西岸书斋’,将书斋嵌入河西区西岸非遗体验馆,创新性探索‘非遗+阅读’新空间,还全新启幕了‘彩悦城西岸书斋’,把免费阅读空间援引到大型商业综合体内。”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郭金琦介绍,通过“西岸模式”引领,打造了全龄段、全时段、全领域的阅读体系,形成了“10分钟阅读文化服务圈”。

一张张幸福剪影,构成一幅不断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图景。天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用心用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