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运河文化带 打造京津冀文旅生态圈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李若怡   2024-05-23 23:33

文旅融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三地人文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旅生态圈是国内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趋势,能够通过参与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建立起生态优势,突破原有产业界限,形成新的共生体,实现文旅的良性发展和整体演进。京津冀段大运河贯穿北京、天津、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七座城市,串联起沿线各地的经济、文化。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景区、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可以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纽带,把沿线文旅资源连点成线,打造京津冀文旅融合生态圈,增强三地文旅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可结合大运河文化带沿线文旅资源优势,立足于不同城市的文旅资源和特色,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运河文化带的空间发展布局。比如,北京整体发展程度较高,可将运河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重点提升文旅产品的科技感和创新性;天津市运河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丰富,拥有如杨柳青段的漕运船模制作技艺、静海段的独流老醋酿造技艺和大六分村登杆圣会等,可重点发展丰富的运河文化及非遗文化;河北省运河段的沿线城市,以“生态休闲”为定位,把重点放在“生态”上。

破解文旅产品同质化的最佳方法是突出文旅产品的文化性,尤其是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大运河在服务沿线百姓的漫长历史中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更好凸显大运河旅游项目的内涵。可加强沿线景点与历史文化内涵的有效结合,如“皇木古渡”、引滦入津纪念碑、靳官屯九宣闸等;可选取某一段运河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古道、古城古镇等历史资源,高度还原运河及其沿线的原始景象、人文活动,创建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人们切身感受漕运往事和昔日的繁华景象及大运河生活的烟火气息。

推动文旅融合内容生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文旅品牌。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京津冀段运河沿线的名胜古迹、古城古镇、博物馆、纪念馆等,对有价值的古迹进行合理修缮和翻新,通过文字展览、图片展示、场景还原等多样化的方式展示相关历史文化故事,运用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空间。另一方面,可结合体育文化丰富大运河文化带文旅产品的内容。结合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在大运河沿线建立体育场、慢行道、骑行道等,创造水上运动环境,开展龙舟等赛事,扩大京津冀运河段文旅知名度,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京津冀运河文旅的形象定位,推进京津冀文旅高质量协同发展。(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何利娜)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