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4-06-10 19:46

小睫·青春秘史

人到中年,一些事随时间流逝被遗忘于生活的江湖,一些事经岁月沉淀却愈发清晰,成为人生中不可缺的部分。

与新华书店的缘分便是如此。

1980年,在塘沽二中上初中的我,因购买一本精装版《新华字典》,第一次走进位于解放路上的新华书店。当时,1.45元的价格,对于身为学生的我来说无疑也是昂贵的。为了换新字典,便从每天的早餐费中节省出一点钱。那时候,很多人买书都有我这种经历吧。

书店有两层楼,看上去比较宽大,外观是灰色的。走进店内,架上少儿类、文艺类、科技类的书整齐有序。拿到用积攒的零钱换来的字典时,我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它将伴我走过二十多个春秋。因为工作学习的需要,多年后,我购买了一本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价格为60元。最初的新华字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尘封于记忆的长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工作的我受文学思潮的影响,爱上《小说月报》《芙蓉》《啄木鸟》《译林》等文学杂志。我还记得再次走进1985年重新修建的新华书店,较以往宽敞明亮了许多。琳琅满目的书籍填补了我对阅读的渴望,《舒婷的诗》《罗兰小语》《张爱玲散文》成为我首批购买的书籍,它们为我打开一扇通向文学的窗口,让我看到汉字组合后的新意以及艺术之美。我有机会就会到店里看看,选几本喜欢的书,如《季羡林散文集》《王小波全集》《我的写作生涯》。那时对文学只能说是热爱,从没想过写作发表。

文学的种子一旦在内心播种,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时间的涟漪不断磨砺我手中的文字。2000年,因工作需要开始撰写通讯报道类的文章发往企业报,同时也将对生活的感悟写成随笔。2008年,在原塘沽区文联组织的一次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增加了坚持写作的信心。随后,有文字相继发表于《浪花》《今晚报》《滨城时报》《散文诗》《诗歌月刊》《青年文学》《延河》等。2018年,我出版了个人散文诗集,2019年加入天津作协,2021年加入中国作协。

新华书店经2012年、2021年两次提升改造,成为解放路上的地标性建筑。今年5月,当我再次走进书店,被其焕然一新的面貌震撼。一楼大厅宽敞明亮,以宣传红色主题教育氛围为主,各类书籍皆有展示。左侧“消费阅览”区安静幽雅,右侧“儿童阅览”区是小读者的天地,已然是一个多元化综合书店。走到“本土作品”标识下,我看到有自己的文章的《沽口往事》一书。那是应滨海新区作协之邀,我的散文诗集和其他本土作家的书籍一同陈列于此。

走出书店,我感慨万千,从一名青年文学爱好者到中年写作者,新华书店俨然是我文学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也成为她走过光辉历程的见证者。

微信截图_20240610194600

1980年代天津市新华书店主要门市部地址一览表 王剑供图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