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盐碱地种出“国”字牌好稻米

稿源:滨海时报   编辑:邵华   2019-10-12 09:07

p1_b

农民在田里收割水稻 记者 陈宝麟 摄

■ 日前,太平村水稻种植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部盐碱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村里的水稻从此被冠上了“国”字牌

■ 经过4个多小时的收割、脱粒等程序,专家现场测算出水稻产量为亩产810斤,预计总产量可达129.6万斤

■ 农民们每亩地可拿到550元的流转资金,有意愿来合作社打工的农民还可同时获得每天150元的劳务收入

昨日,在太平镇太平村的稻田里,一台收割机发出隆隆声,几位农民在忙着收割稻谷进行测产,该村1600亩耐盐碱水稻测产和开镰仪式正在这里火热举行。而除了丰收在望,更令太平村人备受鼓舞的是,日前,太平村水稻种植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部盐碱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村里的水稻从此被冠上了“国”字牌。

连续三年迎来丰收

记者了解到,眼前这1600亩水稻并不是普通水稻,而是长在盐碱地里的高技术耐盐碱水稻。太平村的农民们不仅在盐碱荒地上种活了水稻,且连续两年试种均获得丰收。“今年是第三年试种,且为首次大面积种植。虽然种的是晚稻,但长势非常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看着从收割机“嘴”里出来的稻谷,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窦国义难掩心中的喜悦。

现场,农业专家按照国家确定的测产标准进行了测产。专家们现场勘查后,决定收割两亩水稻进行产量测算。经过4个多小时的收割、脱粒等程序,专家现场测算出水稻产量为亩产810斤,预计总产量可达129.6万斤。据悉,目前太平村的耐盐碱水稻正处于最后的成熟期,一周以后将正式进行大面积收割。

与前两年购买现成的秧苗不同,今年太平村克服了耐盐碱水稻水土不服等技术难题,在村里成功育出1600亩东北稻花香秧苗,节约了近16万元买秧苗的成本。“稻花香品种正常的产量在亩产600斤左右,而长在太平村盐碱地里的稻花香在受灾的情况下今年亩产还达到810斤,所以今年首次育秧的耐盐碱水稻种植非常成功!”太平镇政府办副主任张龙表示。

科学种植向专家“取经”

早在2017年,太平村两委班子便萌生了在村里的盐碱地里试种水稻的想法。而想要在盐碱地里成功种植水稻,首先要克服的是盐碱地对农作物可能产生的作用。太平村的土壤盐含量高达19.5‰,属于重度盐碱地。

为改良土壤,村里向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宋福如“取经”,用他发明的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调理剂,成功解决了田地盐碱化问题,开始在盐碱地里试种耐盐碱水稻。随后,首期20余亩耐盐碱水稻试种成功,也由此打出新区第一个盐碱地种出的大米品牌。

今年,太平村成立了村级合作社,根据村民意愿,承包出1600亩土地,带着大伙儿一起在盐碱地里种水稻。同时聘请著名专家——袁隆平教授的学生谈纪明先生做指导,全面为水稻种植保驾护航。

然而,首次插秧后,就遭遇了严重缺水及海水倒灌的意外,导致河水盐分含量达22‰,直接毁了1600亩自育稻花香秧苗。面对如此“灾难”,太平村人并未气馁。在天津海赛纳米科技公司的支持下,太平村人重新铺设管道,开展夏播与雨季共步再插秧行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插秧最终取得成功。

盐碱滩变成致富良田

“农民们每亩地可拿到550元的流转资金,有意愿来合作社打工的农民还可同时获得每天150元的劳务收入,加上年底合作社的股金分红,农民们每亩地可比此前单独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多收入1000余元。”窦国义介绍,今年的大规模种植不但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将对当地的盐碱地有很大改善。太平镇镇长孙玉坤表示,耐盐碱水稻的推广对改善镇里的种植业结构将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望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为“粮仓”。

太平村在盐碱地上见证了农业梦想从发芽到长大。20余亩的合作社试验田变成百余亩的种植试验区,到千余亩的规模种植区,再到被定位为国家农业部盐碱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太平村的盐碱滩被改造成了致富的良田,太平村人也由此看到了大希望。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