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粉里藏大麻,小熊软糖能上瘾……毒品走私为何频频“盯上”跨境快递?

稿源:新华社   编辑:刘阳   2020-06-28 19:59

新华社天津6月27日电(记者李鲲、张宇琪)疫情之下,人员跨境流动受限,但依托跨境快递走私入境的情况依然严峻。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各地海关和 公安部门查处的跨境快递“花式藏毒”案件层出不穷,毒品伪装方式越来越隐蔽,毒品种类不断翻新,走私手法越来越“高明”。

“花式藏毒”“脑洞大开” 跨境快递成毒品走私重要“抓手”

“这桶咖啡的图像好像有问题。”天津滨海机场海关快件二科的查验关员赵津每天都会坐在入境个人物品快递包裹CT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件物品的CT图像,不敢放过任何可疑迹象。就在前不久,他和同事将一桶咖啡拆封后,发现了藏匿其中的毒品大麻烟油。

“把 毒品藏咖啡桶里,咖啡本身气味重,掩盖了毒品的味道,躲过了缉毒犬的鼻子,还想用金属桶来影响CT机成像。”赵津说,经过查验,他们在同批快递里几个咖啡 桶里发现了23支大麻烟油,约34.28克含四氢大麻酚黄褐色块状物,以及3.39克可卡因,成功将这批毒品挡在了国门之外。

这是夹藏有大麻烟油的咖啡桶(4月30日摄)。新华社发 (天津海关供图)

近年来,利用寄递渠道贩毒问题呈多发高发势头,公安机关破获利用寄递渠道贩毒案件明显上升,2019年全国破获寄递和物流渠道贩毒案件2552起,同比上升130%。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有毒品走私的跨境快递中,各类“花式藏毒”可谓“脑洞大开”。 据天津海关缉私局副局长郑晓阳介绍,近年来,走私分子多通过暗网销售,将毒品伪装成零食、蛋白质粉等寄递渠道常见物品,采用双层真空包装密封隐藏气味,并用锡箔纸等金属包裹影响安检机成像。

5月底,厦门海关所属邮局海关从一票面单申报为“sweets”(甜品)的进境邮递包裹中发现了四小包小熊形状的软糖,看起来与普通的小熊软糖并无区别,但检测后却发现其中含有四氢大麻酚成分。

前不久,海口海关在一件入境包裹中发现3瓶无色无味的不明液体和面膜、爽身粉、水果糖等零碎物品混在一起,看似非常平常,但经检测却含有液体氯胺酮,这属于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

“灵活机动”“人货分离” 跨境快递“带毒”监管难

天 津海关缉私局副局长郑晓阳表示,受疫情期间人员出入境限制较多、国际大麻管制放松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快递入境的毒品明显增多。天津市禁毒委员会 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天津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总队长周勇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重点制毒窝点相继被端掉,走私入境成为国内市场上毒品的主要来源,而通过快递入 境的方式“灵活机动”“人货分离”,越来越受到贩毒人员的青睐,却也给监管带来不小的难度。

首先是入境口岸和签收地大都不一致。天津海关行邮监管处处长李旭表示,以天津口岸为例,作为全国重要的个人自用物品快件进境口岸,快件从天津入境后,收件人地址分布各地,缉私警察经常需要利用快件上仅有信息“千里追毒”,跨省办案难度高。

其 次是收件人信息不全、人货分离。周勇表示,流入境内的一些快递收件人地址等信息不全,接到快递员电话后,不法分子往往采取雇佣不知情人士帮忙取件,一旦有 问题立刻藏匿。“有的藏毒快递收件人信息模糊,姓名身份证号虽然真实有效,但却可能是走私人员违法收集来的个人信息,这无疑都增加了办案难度。”郑晓阳 说。

再次是本身伪装性极强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变化多端。 周勇表示,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其本身就非常容易伪装成跳跳糖、饼干、果冻等一些食品混在快递之中,我国已将170 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管控范围,“但很多贩毒人员通过对已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细微化学修饰而得到全新的毒品,钻法律的空子。”

“实名到底”“闭环处理” 打击跨境快递毒品走私还需做足“绣花功夫”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跨境快递,我国海关近年来已通过100%过机查验、大数据分析等科技化手段进行风险研判和布控,查获快递走私毒品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不法分子作案手段的不断翻新,打击跨境快递毒品走私还需做足“绣花功夫。”

近 日,针对利用寄递渠道贩毒活动突出问题,国家邮政局、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寄递渠道禁毒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依法严 格执行实名收寄制度和收寄验视制度。郑晓阳建议,要从各物流公司国外寄货前端加强管理,确保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信息完整,与海关合作守好国门关。

针对新精神活性物质“变种迅速”等特点,周勇等业内人士建议,要进一步对其加强监控,发现苗头提前纳入监管范畴,同时进一步加强海关缉私部门和各地公检法司部门之间的跨地域领域协作,提高跨省办案效率。

禁毒工作应“打防结合”,对已经吸毒人员应该做好分类管理、“底数清晰”,最大限度切断其复吸可能性。郑晓阳等人建议,应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工作力度,将走私、吸食大麻类毒品的危害,以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科普知识等送进社区、校园。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