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仲夏开始,万物生长

稿源:津云   编辑:刘阳   2023-06-06 11:06

  北京时间6月6日6时18分将迎来芒种节气。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

  芒种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从即日起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种植晚稻等谷类作物。二是标志着又一轮农忙开始,此时既是南方插秧的忙碌时节,又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故民间又将芒种称作“忙种”。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养生:清心火 祛湿热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为火脏,主一身之阳气,与夏气相通。所以芒种期间,该正式为身体降心火了。

  在中医看来,心火是生命之火,有温煦五脏六腑的作用。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有了它的温柔照料,世间的植物才能畅快的伸展枝条,开花、结果。

  对于人来讲,为了应对夏日生长的节奏,心火会主动把自己烧的更旺盛,补充五脏六腑充分的能量。因此,很多心阳不足,面色发白、四肢凉飕飕的女孩子,这段时间会舒服很多,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心火太旺了,也是个麻烦事。

  我们都知道,心脏在身体的上半部分,中医认为,心火正常的运行方式是往下的,如此,才能与下半身的肾水相交,彼此融合,让全身上下维持冷热均匀、舒舒服服的状态。

  记住7个“一”

  一汤”——黄豆苦瓜清心汤

  材料:苦瓜一根、猪骨500克、黄豆50克、龙眼肉13颗、姜2片。

  做法:

  1、猪骨淖水;苦瓜祛囊祛籽切大块;

  2、将所有材料扔到汤煲內,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煲;

  3 、煲1-2个小时,黄豆软烂即可,出锅时加盐调味。

  苦瓜越老越养心,煲汤要选老苦瓜。黄豆汤是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老一辈人还有用黄豆冰糖水退烧的习惯。加几颗龙眼肉,益气养心血,所以这个汤不会寒凉,全家人都可以喝。

  不要以为苦瓜汤就会很苦,这个汤煲出来一点也不苦,而且还会有苦瓜特有的清香,一开盖满屋都是。喝完人会很舒服,有说不出的清爽。

  “一水”——桑葚水

  芒种后湿热加重,会导致脾胃湿热内蕴,心火较重而影响睡眠,睡前喝一杯桑葚水,安神的效果不错。

  桑葚水简单易做,将买来的新鲜桑葚取100克,加入水300毫升,先煮沸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就可以了。桑葚水味道酸甜,喝起来也比较爽口。

  “一果”——樱桃

  仲夏之月,要养心。夏天我们之所以快速地生长,要靠心脏的阳气推动。而樱桃可以说是“心之果”,可以补心气,养心血。

  樱桃不仅使血脉能够畅通,还能温暖心阳。此外,而樱桃还含很多铁,缺铁性贫血的人吃樱桃也有帮助。

  “一粥”——红薯粥

  红薯粥,是夏季对抗湿热的好方法。

  首先,夏季人体流汗多,喝红薯粥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

  其次,红薯粥容易消化,适合夏季因湿热造成的脾胃不适、胃口差等情况;

  最后,红薯粥有较好的祛湿解暑作用,并且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清肠胃、排便排毒,擅长对抗夏日外邪。

  “一养”——养心

  盛夏养生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养心清暑推荐三叶茶:荷叶、竹叶、薄荷叶。

  可以三叶合泡(每种3克~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克~10克,薄荷叶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

  “一健”——健脾

  芒种后暑气渐盛,湿热更伤脾胃,容易出现唇干舌燥、食欲下降等情况,健脾要放在重要位置。推荐一款具有清热消暑、健脾利湿作用的夏季药膳——冬瓜荷叶扁豆煲水鸭。

  如果2~3个人食用,可以准备冬瓜500克、新鲜荷叶半张、扁豆30克、薏米30克、水鸭300克、瘦肉50克。荷叶切成细丝或小块状;冬瓜切成块;瘦肉洗净切块;水鸭斩成大块去血水,纳入所有材料,加适量水,武火滚沸后,文火炖1小时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一补”——补钾

  夏季出汗多,钾元素流失快,要适当补充,从日常饮食中就能摄取。

  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水果以香蕉含钾元素较高;蔬菜以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综合浙江在线、澎湃新闻、光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