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华社记者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稿源:中国记者   编辑:刘阳   2024-04-09 20:23

李鲲

2014227日傍晚,一则新闻深深改变了我所生活的区域,并给我的记者生涯带来无限丰富的体验——2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并记录这一领域的点点滴滴。十年来,发掘典型具象、跟踪重点领域、解剖麻雀样本、关注先锋动向,通过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探索,我在《三上三界碑》《水缸拆网记》《春到京津冀》等稿件中收获了职业成就感,也培养了自己扎根基层调研的工作习惯,更练就了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的本领。十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让我在基层切身感受到一项国家战略的伟大。

发掘典型具象,展现中国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刚开始实施的一段时间里,媒体上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有从政策角度分析展望的、有结合国外城市群建设对比解读的、也有对一个个具体案例进行报道的……记者们的热情是这项战略生命力的体现。然而,任何一项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刚推出就立刻见到巨大成效,包括我本人在内,过于聚焦进展,往往使早期的京津冀报道太宏观或者太具体,缺乏系统性。如何在众多同类型报道中突出重围?这是我2014年经常思考的问题。

发掘典型,直面问题。思考突围的时候,一个具象在我脑中逐渐清晰——“三界碑20137月,我跟随天津电力工人上山巡线时,发现了这座划分北京、天津、河北的三面体界桩。站在其上往不同方向走几步,手机短信就会提示欢迎来到北京”“欢迎来到天津”“欢迎来到河北。在这里接壤的、分属不同省市的村庄究竟会有什么异同?又会不会有特别的感受?

带着这样的好奇和期待,我在20149月的一次头脑风暴会上介绍了三界碑和初步的报道构想,立即得到支持,于是便和兄弟分社同事一起深入采访。当时,基层的差异令我们震撼。

我写过的一对姐妹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姐姐嫁到隔壁北京的村子,喝上了深井打的自来水、住上了小别墅,妹妹留在河北的村里,喝着雨水存的水窖水,连接姐妹俩家的路不足1公里,但一颠簸就知道回河北了。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难以想象,在21世纪的首都周边,还有许多人为吃水而发愁。

故事很独特、素材很齐全,但报道如何把握?事实上,发展中的问题从来都不应该被回避,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中央才高瞻远瞩地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破题区域发展不协调。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率先讲出了三界碑的故事。在《 三界碑居民生活苦乐不均》《三界碑作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百姓期盼》等报道中,我用了大篇幅把三地不平衡的问题及壁垒根源写深写透,又充分介绍了三地百姓的期盼,并在结尾部分结合刚出台的国家战略展望转变。这些稿件一经推出,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后,其他媒体纷纷跟进三界碑,共同揭示了这项国家战略的深意。

持续跟进,水滴石穿。三界碑下的百姓因为彼此相近,不仅对差异感知最明显,对变化的感知同样最明显。因此,我开启了对三界碑长达十年的跟踪报道,每隔一段时间,就用一篇或几篇报道记录这里的点滴变化。

2015年的《三界碑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昨天与今天》中,读者可以看到,因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取消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三界碑附近的百姓打电话便宜了;在2016年的《三上三界碑:京津冀新变纪实》《前干涧打井记》中,读者可以看到,当地一些村子修通了出山的新路、打好了稳定出水的深井;在2017年的《1公里的差距 3年的追赶》中,读者可以看到,许多村子自来水管道入户,居民的各种福利也获得了提高……

□ 20169月,李鲲(右一)在河北前干涧村村民家中采访

2024年,我第5次到访这座三界碑后,让梦想成真成为我和同事们在稿件《三界碑下话变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观察》想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也是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大的感触之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我自己的三界碑故事又开启了新篇”——除了上面讲的这座三界碑,我又找到了其他3座京津冀三界碑,以《记者手记:十年再寻三界碑》为开端,我将继续把更多三界碑的故事讲给读者听。

跟踪重点领域,凸显顶层设计

痛点出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一项战略的意义,推进三界碑报道过程中的这个感悟,给我带来不少启发。在采访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高超的顶层设计是我对这项战略的一大感受,如何将这种高级感报道出来,是我一直思考的另一个重点。结合采访中的一些瞬间,我将目光对准了和百姓最息息相关的领域,推进中观报道

不绕行的转变中展现科学设计。2014824日,河北代表团来天津考察,双方签署两地协同发展的五项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一位地方负责同志在会议上当场表示,天津、石家庄之间尚无高铁直达,为了快捷,许多人往返两地不得不绕行北京,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果然,一年多后,津保铁路通车,冀中南到天津和唐山、秦皇岛不用再绕行北京折线跑

交通一体化是三地最容易达成共识的领域,这不仅写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个率先突破领域,更是最容易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设计感的领域。于是,我开始深度关注,并将重点放在轨道交通上。

20221230日,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开通运营,标志着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逾1万公里,铁路覆盖沿线20万人口以上所有城市。在京唐城际开通的8座车站中,玉田南站的设立,体现了对其所在的玉田县鸦鸿桥镇产业及区位优势的综合考量。事实上,在2016年的稿件《京东小镇折射500年交通兴衰史——记者夜访鸦鸿桥》中,我们已经对这种考量进行了见闻式的体验和分析。

当时,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刚刚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和兄弟分社同事以轨道上的京津冀为话题对此开启了持续报道。在稿件《近3500公里巨量城际铁路如何落地——新华社记者七问京津冀城铁建设者》中,我们详细剖析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意义、轨道+土地新建设模式的特点;在稿件《轨道上的京津冀成长记》中,我们结合铁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京津冀在中国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在河流里、天空中看见协同发展。生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率先突破领域,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一条河流里的协同发展让我眼前一亮。

2014年至2016年,我在全国两会上连续听周潮洪代表介绍其关于建立引滦入津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那时,水源地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情况普遍,对下游的水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然而单纯取缔又影响渔民生计,必须做周全考量,生态补偿是一条可选路径。结合这一线索,我开始了深入调研。

在各方力量推动下,中央有关部门牵头、津冀两地共同作为,从201610月至20175月,河北全面清理潘家口等水库的网箱养鱼,20176月,《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第一期正式签署,至今已签了三期。

在稿件《水缸拆网记》《碧水长流润津门——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40周年记》中,曾因拆网卖鱼发愁的宽城县桲罗台镇白台子村村民李健民的故事生动有力——后来,他拿到了补偿款、开起了农家院,吃起了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

解剖麻雀样本,反映基层作为

一项国家战略推动最终要靠地方落实,然而,一些反映地方工作的报道往往容易写成经验宣传,效果大打折扣。要将基层作为写活,必须扎根下去,发现真正被激发的内生动力。

蹲点小京津冀,在重点样本中展现试验成果。通武廊是近年来我和同事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样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采访中,我们偶然间听到一个新的词汇——“通武廊,指的是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这三个毗邻的地方自主对接,以建设小京津冀试验田为目标,为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探索更多可能。截至目前,三区市已累计签订各层次、各领域协议90多个。

围绕这一主动作为的关键区域,我们在《通武廊试验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路》《通武廊:小样本大协同》等稿件中,全面介绍了三地推动协同发展试验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我也以武清区作为一个重要调研基地,开启了多轮采写。

在《轨道上的财富:从京津城际效应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稿中,我结合武清站作为京津城际唯一中途停车站的优势,全面分析了武清当地建设佛罗伦萨小镇商圈、打造京滨工业园服务北京企业等作为;在《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两大直辖市的卫星城武清发展记》一稿中,我讲述了武清区地毯园转型电商园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故事,做到言之有物。

从点到面,顺着产业链深挖区域协作。2023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三地宣布正在协同编制氢能、生物医药等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织网工程,深化协作。事实上,产业链协作是我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样本,灵感源自2020年疫情期间的报道。

当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春节假期之后,北京的诸多企业无法按时复工。以产业链遍布京津冀的北京奔驰为例,经过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大力协调,从2月底到3月初,这家公司在津冀两地的配套企业陆续实现复工复产。

了解到这一线索后,我及时采访天津市工信局等有关部门,采写的消息《北京重点企业在天津188家配套企业复工率超九成》在网络上刷屏。在当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新华全媒头条栏目稿件《瓣瓣同心共峥嵘——京津冀努力答好抗疫附加题交上协同期中卷》中,我也以复工复产 携手发展为小标题记录下了三地的这一创举。

20236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包括北京奔驰在内的许多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京津冀三地的高效联动让他们看到了在这一区域布局产业链的优势,北京奔驰当时在京津冀的供应商已拓展至126家,约占整体的30%,其总产值的约50%也来自京津冀。这一生动故事后来被我写入多篇报道。

着眼精彩瞬间,记录地方内生动力。2023225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之际,刚刚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十项行动的天津主动作为,组织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研讨会,上百名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官员、学者为这项国家战略贡献智慧。

那一天,看到会场内3小时热烈讨论仍意犹未尽和会场外黄色蜡梅绽放枝头,我立刻提笔,以《春到京津冀》为题写了一篇记者手记,记录下历史长河中的瞬间。

多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天津印象》《打赢21世纪的平津战役”——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天津全面提速》《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等聚焦天津的京津冀本地报道中,我都没有将重点放在成效展示,而是关注地方在这项战略指引下展现出的精气神。

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品

关注先锋动向,展望战略未来

唱好京津双城记、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些是中央不断强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跟踪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的记者,我深知稿件立意必须面向未来,将基层采访的地气和先锋动向结合起来。

亲身体验京津双城记点滴。2014828日,天津机场T2航站楼启用,天津地铁2号线同步直达,两地居民从此可享受无缝拼接的京津空铁联运。当天,我体验了从北京去天津乘飞机的全过程,采写了《记者见闻: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机场的1小时双城记》,反响良好。与此类似,9年后的2023年底,随着连接天津西站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津兴铁路建成通车,我在指导一线记者采写体验式报道的同时,更策划了深度报道《四条高铁共奏京津双城记新篇章》,讲述基础设施完善对京津双城记的意义。

除了体验式报道,2023年围绕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我在京津两地先后采访了一个月,通过深入北京亦庄、天津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地,以新的空间”“新的优势”“新的引领”“新的贡献为方向,采写了深度报道《京津双城记唱响新的旋律》,系统剖析了京津双城记的特点和使命任务。

为单位研究城市空间布局。查阅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等多个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资料后,我在2021年策划并牵头采写了新媒体稿件《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什么样?来,告诉你构想》,系统分析了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和短板,并结合协同发展带来的变化对未来进行了展望,稿件被130家媒体采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超150万次。与此同时,多年来,我还在世界级城市群这一话题下,分别深度调研了支撑其建设的几个

在《携手起飞的京津冀——京津冀努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从无序竞争到深度合作:中国渤海湾港口合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高速轨道助力京津冀加速构建世界级城市群》等稿件中,我分别研究了京津冀机场群、港口群、轨道交通群的建设;在《天津:城市新空间赋能美好新生活 》《天津将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等稿件中,我又以天津为例讲述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这些稿件现在都已成为研究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辅助文献。

将京津冀置于更大范围品味协同深意。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一个全新的目标,也是我重点关注的京津冀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使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肩负着缩小中国南北差距的重要使命。采访中,多位专家如是说。

有鉴于此,在述评《明显优势 充足底气——京津冀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等报道中,我有意识地突出京津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角色,通过基层笔触反映顶层设计,发掘京津冀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新作为。

(作者系新华社天津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辑)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4年第3

原标题|《用基层笔触记录国家战略——一名新华社记者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